湖北的茶叶店大多是混合型经营,虽以某个茶类为主,但再小的店,其茶叶亦能囊括六大茶系。所以上述市场份额不是指店面数量,而是整体的市场茶叶存量以及销售份额。笔者认为导致这样一种市场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湖北人养生观念和饮茶习惯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也越发重视,养生由过去的基础需求变为如今的对症养生。在喝茶这件事上,人们早已普遍接受茶乃健康之饮的说法,很多人开始讲究按季节、自身体质的不同选择喝相应的茶。
尽管绿茶有诸多功效,但在这场茶叶的养生战争中,他还是因性寒而受到一定影响。冬季不宜多饮,女性不宜长期饮用,体寒者最好少饮。绿茶的市场份额由曾经的85%左右渐弱为如今的60%左右。
与此同时,红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等则开始以养生养胃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有些老茶友开始尝试改变饮茶习惯并转型成功,而未养成饮茶习惯的年轻人则直接从这些茶开始培养饮茶习惯。所以其它茶系的占比攀升到大约40%。其中,红茶和普洱的口感是湖北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二者占比30%。但是,湖北人的饮茶习惯也绝非一日之积,原有的品饮状态不会在短期内剧变,所以绿茶依旧占据湖北茶叶市场的大半江山。
湖北绿茶,有类无品牌
湖北宜昌、恩施、十堰、荆州、随州、咸宁、黄冈等地区都种植茶叶,尤其盛产绿茶。但其绿茶似乎还处于有类无品牌的境地中。于外省人而言,仅仅也只是知道湖北产绿茶而已;于本省人呢,可能会知道几个品牌,比如萧氏绿茶、邓村绿茶、采花毛尖、黄鹤楼茶叶等,但这还不足以养成他们的品牌消费意识。
汉口茶市的商户表示绿茶的消费主要是散茶,市民几乎不会在乎茶叶的品牌,偶尔买包装茶叶也是为送礼。华巨臣买家部同事告诉笔者,据他们实地踩点,湖北地级市及乡镇也几乎主要消费绿茶散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湖北盛产绿茶,人们喝绿茶已久,熟知绿茶茶性,尝上一杯便知好坏,不需要靠品牌去辨识;二是品牌包装的茶,其价格相对而言较贵,而湖北人性格实在,留着自用的茶犯不着表面做得如何花哨。
但是,湖北喝茶的人群正在变化,80、90后将成为主力军,这是一个追求个性与解放的群体,散茶必定无法满足他们。笔者预言,湖北的绿茶市场在5—10年内也将面临一轮大洗牌,不注重品牌塑造与推广的绿茶茶企很可能会退出湖北茶市的舞台,散茶空间将受到极大挤压!
普洱异军突起,性价比优者取胜
湖北其实还盛产红茶和黑茶,这是湖北普通老百姓都不太了解的一件事。近几年,红茶渐热,湖北宜红还是受到了部分茶友的欢迎。商户们反映,湖北宜红以及正山小种的销量还可以,滇红的市场尚待进一步开发。
而能真正谓之异军突起的茶类,当属普洱。但有意思的地方是,湖北人对普洱很认品牌。以大益为例,武汉市内就有20多家店,地级市荆州也有5家左右,这一方面印证了老百姓确实在乎普洱品牌,另一方面也反映湖北市场的茶品牌发展有很大的空间与潜力。
在广东,喝普洱是品位的象征之一,许多人不懂装懂,也顺应潮流喝起了普洱茶。但武汉确实还没有到这一地步,喝普洱茶的人是真的对普洱有所研究,比如谈起台地茶和古树茶,往往能娓娓道来。大品牌以品牌和质量汹汹来袭,俘获了茶友之心,对打开当地普洱市场,功不可没。但是,大品牌的产品价格也终究是高了些,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现在,如果有性价比较高的品牌进入到这个市场,能比较容易俘获当地普洱爱好者的心。华巨臣买家部负责人之一张勇表示,目前湖北的普洱渠道建设还算不错,性价比较高的二、三级品牌还有很大的市场,正是进驻的好时机!
茶叶不好卖,怪谁?
“茶叶生意这两年好做吗?”这是我最爱问茶商的一句话,当然最近的回答多是“越来越难”,很大原因归咎于“八项规定”的出台,礼品茶销售渠道受阻。不少茶企茶商迅速应对,调整发展线路,着力开拓中低端市场,但效果并不明显。整个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对茶商的影响太大,举个例子!一饼市场上销售较好的价值300元的普洱,要经历采摘、制作、运输这三大阶段。采摘的人工费涨,制作的人工费涨,运输费涨,到卖的时候,赢利空间就被限死了。
茶商如此艰难,需要在多方面采取应对措施。拿推广来说,湖北茶商的推广意识与方式还普遍薄弱。笔者前几天走访时,一位老板娘直呼微信营销太厉害了,她店里的一个小姑娘编了一篇微信文章,一天时间达到400多人的阅读量。这个阅读数据实际还比较有限,但能引得老板娘如此感叹,可见茶商们在新媒体推广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中俄万里茶道,汉口时为起点,武汉素有“东方茶港”之称。但如今老百姓提起茶,想起的往往是云南普洱、福建武夷山、杭州西湖这些地方。乍听之下,的确有些悲观。在笔者看来,武汉茶产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的,这座城市坐拥汉口茶叶市场、一品天下茶叶市场、陆羽茶都、香港路茶叶批发市场4大茶市, 2000余家茶馆,1033万常住人口,这样的产业与市场基础,大有可为!湖北茶产业再发力,重塑当年辉煌,绝不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