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普洱茶市场释放了很多不同于往年的信号,人们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从过去的眼光来看,这些变化似乎很大,但从大的市场规律来看,其实是必然,如果看懂这一点,不仅能更好的理解眼下的市场,看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脉络……
今年导火索是某大茶企的降价风波,本来是借着风头找个台阶着陆的时机,但因为传播过广,怕把戏法说破,只能硬着头皮说没这回事儿,但错过这个调整时机,后面更麻烦。
其实作为前几年市场炒作模式的余波,通过经销商玩庞氏的手法,毕竟无法长久。在礼品市场萎缩,广告效应衰减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在产品和客户体验上多下点功夫,这种模式恐怕坚持不了多久。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的洗礼,谁都不是傻瓜,哪有那么多人接盘?要么转型成功,借着品牌的知名度来一次重生;要么淡出市场,没有别的选择。
和大品牌纯粹的商业包装相比,有些中等品牌是有较好的客户体验的积累的,但无论产品市场认可度如何,品牌加盟的模式始终面临一个瓶颈。加盟店可以无限复制,但产品的品质无法保障。不用说古树了,那个在品牌做到一定规模后是必然放弃的,即使是小树或台地,因为山头的差异,如果要保证口感的一致性,产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扩大产量,必然面临品质的不稳定,这是中等品牌发展的难题。
这背后更根本的问题是普洱茶的原料来源分散,对于任何扩大规模的努力都是一种挑战。大部分品牌在利益面前选择用品质做让步,这也是很多初期不错的品牌扩大规模后逐渐衰落的原因,这里面如何站稳脚跟,一方面考验商业智慧,同时考验的更是品牌信念。
普洱茶兴起的背后,其实有一条大的主线。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大,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增强,喝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模式迅速的扩散开来。这个趋势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已经印证,甚至二战后日本茶道的兴起也和这个有关。读懂这个大的主线,才能对市场有更深的理解。
过去我们的理解,这种小打小闹的模式似乎对市场没有大的影响,但如果我们理解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移动互联的风潮,就会明白,这种方式的占比将越来越大,人们需要个性化的服务。相对于大的茶企,普洱茶原料的分散对于这些茶人玩家绝对是福音而非劣势,原料的分散和差异性,客户需要个性化体验,这两者也决定了在普洱茶领域不存在大者通吃。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