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包装上很少看到“圆茶”这两个字了。严格意义名称上来说,普洱茶的历史蛮短的,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在包装纸上,往前是“云南七子饼茶”,再往前是“圆茶”,有时也写作“七子圆茶”、“七子元茶”。为什么不说“云南七子饼茶”呢?最主要的是两种茶工艺上大同小异,是相连的两个渐渐顺序发展而来。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了早期的“圆茶”,也就是还没有大规模茶厂之前——1938年之前。那时云南的茶叶都是茶庄茶号形式在制作。而在那时就出现“红汤”这个情况。那时销售“圆茶”都要注明汤色和价格。在前面的文章中我贴过那个图片。大家想看的去翻翻。
记不得是在普洱茶内票还是什么地方看到过“汤红味糯”这四个字。虽然我们现在并不能知道当时的“圆茶”滋味,因为那时没有网络,喝茶的人也很少写茶评。就算写了如果不能出书也不会留到现在。因为茶评在那时来说不重要,或者说那时是靠口碑传递信息。请注意,那时是没有渥堆发酵这个工艺的。
也就是在那时,虽然不分生熟茶,但是从工艺上来看,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种情况。汤色说明制茶的时候一定经过发酵,而这种发酵跟现在的发酵目的不一样。1、当时制茶条件不好(离初制所远),制前发酵是不可避免的。制茶的时候为了去掉苦涩味或者说满足一些客户的需求,在运输的时候怕茶叶碎了,洒水造成了发酵。这三个环节的发酵,已经跟现在的发酵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