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中国茶业正“找回自己”

时间:2018-12-05 15:30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多年以来,中国七万茶企竟敌不过一家立顿一直被用来评价中国茶业惨状,立顿也因此一度成为许多茶企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茶业品牌与文创高峰论坛上,众多茶专家、茶人、茶企提出:就茶产业的条件和特色,以及多元消费的内在需求而言,中国茶业更应走以个性
 
    多年以来,“中国七万企竟敌不过一家立顿”一直被用来评价中国茶业“惨状”,“立顿”也因此一度成为许多茶企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茶业品牌与文创高峰论坛上,众多茶专家、茶人、茶企提出:就茶产业的条件和特色,以及多元消费的内在需求而言,中国茶业更应走以“个性化、小产区”为特征的“小而美”道路。
 
  中国茶叶有60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品质特点、历史文化,但随着英国“立顿”进入中国市场,许多人认为,中国茶叶只有实现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才有可能做大做强,迅速走向国际。对此,论坛上诸多茶人提出异议,认为“立顿式”道路固然可取,但符合中国实情的首选,当属特色鲜明的小产区茶。
 
  鲁成银是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国家一级评茶师,他将茶叶产品分为“地缘”和“非地缘”两种。前者如西湖龙井等,由于品种、品质、品牌的鲜明特征,虽然产量不高,但特色鲜明;后者如“立顿”等,系工厂化拼配而成的产品,虽有规模和标准,可以行销全球,但因品质高度趋同,只能满足部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鲁成银分析认为,中国茶业要走出国门,“大而全”的工厂化、标准化生产道路绝非主路,中国茶业应当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名茶变为名牌,将“地缘茶”发扬光大。
 
  但鲁成银同时指出,“大而全”和“小而美”两条道路,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茶叶品牌主体基于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以及对未来茶叶行业发展趋势预判的基础上,对自身发展路径的一种合理选择,切忌盲目随流。
 
  这一观点得到阮浩耕的力挺。作为知名茶文化研究专家,这位75岁的老人,近年来一直呼吁中国茶叶应走“小产区”道路。他认为:“小而美”因讲究个性发展,更适合中国茶业规模不大、种类繁多、但特色鲜明的本质特征,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为这种个性茶提供了渠道和舞台,这样的发展抉择,符合了当代命题,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
 
  “中国茶业‘低、小、散、弱’是一个现实,但如果中国要成功打造茶企品牌,实现茶业强国,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集约化、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那从国情上就难以实现,这将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未来。中国茶企的品牌打造和产业做强,是否还可以有一条类似于家庭庄园的特色化、精品化的‘小而强’之路!”阮浩耕说。
 
  “无论是哪条道路,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看,关键都在于个性。”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认为,产品是一种客观存在,满足的是物质层面的需求,而品牌是一种主观存在,解决的是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品牌与消费者生活和文化等偏好有着极大关系,正是这种偏好决定了消费习惯。就此而论,中国茶业必须突出个性塑造,才能实现立于不败之地。
 
  “‘立顿’尽管是工厂化生产,但针对年轻白领,突出了温暖、时尚、便捷的品牌个性。但中国茶最大的特点,是禀赋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千姿百态,如果抹杀个性,去适应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那无异于削足适履。”胡晓云认为。
 
  专家从理论上拨开迷雾,而一些茶企则从实践层面开始探索。来自杭州的“初印茶社”由一帮80后、90后组建而成,他们发现:许多地方名优茶不乏好的故事、品质和文化内涵,但因长期无人关注,正在走向衰落。由此,他们开始专注于小产区特色茶,首季以“寻根龙井”为起点,由杭州出发,寻找中国茶最初的印记。
 
  初印茶社创始人宋晓春甚至直接喊出了“立顿,NO!”。他认为,标准化是现代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并不代表是最美、最自然的。他认为,越是标准化,茶叶就会越失去自然味道,在中国,保留和发扬不同小产区个性而美的茶,才是未来市场消费者品质生活中所需的茶。
 
  吴锡端原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或许是钟情于“小产区”,几年前,他离开协会,来到安徽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职。吴锡端认为,“小产区”有自然、产制、历史、文化等四大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直接喊出了“小产区,祥源茶”。
 
  “如果中国茶业全部做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的生产,这是对地方茶种资源和茶文化资源的掠夺和践踏!”吴锡端尖锐指出。
 
  尽管主办方并无刻意安排,要通过论坛达成某种共识,但众多茶专家、茶企的演讲几乎如出一辙:即以“个性化、小产区”为标志的“小而美”模式,可能更符合中国茶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有茶业评论家认为,中国茶业一直在摸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多年来盲目崇拜“立顿”,认为只有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方式才能救中国,这种观点很值得商讨。这次论坛的意义在于正本清源,找回自己。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西湖龙井 中国茶叶 茶文化 中国茶 茶产业 茶叶 龙井 历史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港澳台东南亚华文媒体聚焦“中
港澳台东南亚华文媒体聚焦“中
农业部发布2015年中国茶叶种植
农业部发布2015年中国茶叶种植
福建建盏首登中国茶叶博物馆
福建建盏首登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商学院首期总裁研修班
中国茶叶商学院首期总裁研修班
你知道中国茶道四大流派吗
你知道中国茶道四大流派吗
中国茶道的诞生及唐代的煎茶道
中国茶道的诞生及唐代的煎茶道
中国茶礼10个不容忽视的小细节
中国茶礼10个不容忽视的小细节
余秋雨 五大语法重构中国茶
余秋雨 五大语法重构中国茶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接连在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接连在
中国茶道的包容之心
中国茶道的包容之心
普洱异化与中国茶叶的革命
普洱异化与中国茶叶的革命
英国间谍曾窃取中国茶叶机密
英国间谍曾窃取中国茶叶机密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