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组织的现状:思维老套
茶山初制所:闲置时长
由于茶叶是受时间季节控制,茶山的初制所由于是私有的性质。统计的初制所有8000多个。很多时间点初制所都属于闲置状态。热门的村寨,初制所林立,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初制所。而有的茶区又因为环境的因素,并不适合茶叶的初制。
茶农合作社:为拿补贴
很多茶区的茶农组建茶农合作社,并不是为了把茶叶生意做大,很多都是为了拿到政府的补贴。现在的市场,大家都认的是品牌,合作社这种组织对于建立茶山茶农普洱茶品牌都没有起到很大的助力。目前还没见到哪个合作社在普洱茶行业中很有名气。
茶厂:大多是为了拿地
普洱茶的茶厂,很多都是为了拿地,因为几乎没有哪家厂的生产量达到理论上的生产量。在云南,很多茶厂动则可以生产上千吨的普洱茶。我们看2014年的普洱茶总产量114000吨,而统计的普洱茶精制厂有1000多个。很多茶厂只在春季忙碌一段时间,其余时间都处于半停工的状态。小的茶厂小到才有3个做事的员工。。。
茶叶公司:货物积压
茶叶公司大多以消费茶叶为主营业务,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货物的积压也是相当的严重。随便一问库存量,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积压。
普洱茶组织的生态:茶生活空间
茶园旅游——茶厂加工定制——茶品销售——茶具销售——茶艺培训等。这种多点盈利的生态模式已经不是传统的产业链那么简单。有的普洱茶组织是从茶品起步,有的是从茶厂起步,有的是从茶艺培训起步。虽然大家的起步点不一样,但最终都会形成良性的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