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总有它的原因。而这原因可归其为事物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像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在万千事物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众所周知,普洱茶是生长在云南地区的一种大叶种乔木茶。从古至今,普洱茶与人们(云南)的物质生活、文化精神联系都非常的紧密。从文化方面来说,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普洱茶区各族人民从古至今对茶的发现、栽培、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品饮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兼具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普洱茶不仅文化内涵丰富,并且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相当广貌与广泛,有西双版纳茶区、思茅茶区、加上地州茶区多达几十处茶山。虽文献记载的内容不多,但是并不影响普洱茶的传承,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自清朝以来普洱贡茶就深受皇家崇高的待遇,其贡茶的品种、采办由政府完成,贡茶作国礼的影响一直令人着迷。
明清至民国,先后在普洱、思茅、景谷、墨江、倚邦、江城等地兴办了不少私营的茶庄商号,特别是在清末时兴办的茶商号最为众多。这些商号和茶庄的创办为普洱茶的加工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得说“时代终将造就强者”普洱茶也未曾安逸!像在当时创办的乾利贞和宋聘号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商号,创办时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尖峰时刻,商号因战乱几经辗转得以保留存活下来,可谓为之特殊。记得去年写了《状元家茶·袁乾利贞茶号归来》的文章,其中大部分内容就记载乾利贞茶号和宋聘号的历史和两者之间脉络关系。但由于年代久远,诸多原因,使得一些史料无法考证和查询,只得根据茶号的后人以口述的形式来追溯其历史。
而从制作上来讲,制作普洱茶的是一门传统的工艺,有传统紧压茶加工,甚至还有散茶加工。其实普洱茶在盛唐就开始了茶叶经贸,从清代时、到明国中后时期以及20世纪下半叶茶经贸,一直延续到现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洱茶在建国前后出现的茶叶贸易中断,原因是由于战乱、政治、经济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才会导致短暂性的中断。但是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又开始在大陆与香港地区不断的兴盛起来,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渐以香港为主,九十年代后发展至整个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