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茶产业逐步放开,至今日几乎完全民营化,但茶叶的种植依然很传统。土地与茶农——茶产业链的源头,要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转折?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茶叶的生产加工,作为茶产业工业生产的一部分,它现在只是局部实现了工业化,且工业化程度很低,那茶产业的生产端要如何迎接欧洲以及整个世界正进入工业4.0的时代呢?
若不是深入接触茶行业,若不是对茶有爱好,一般消费者,不论身处任何阶层,对茶的了解是极其匮乏的。很多消费者甚至因为不知道如何向茶叶店销售人员提出问题,从而购买到符合需求的茶叶,而放弃购买茶叶,转而选择咖啡或其他饮品。所以如何让消费者像购买电脑、购买相机一样,能主动去了解相关基本知识从而买到符合需求的产品?如何像销售女性护肤品那样,教授护肤的知识、化妆的方法,使消费者学习、体验从而去消费?
中国的茶产业一直都不大关注大众消费者,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深入接触茶,任何一个消费者,无论身处任何阶层,对茶叶的了解都是很有限的。很多消费者对茶叶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有的甚至不敢跨进装修神秘且高大上的茶叶店。天价茶叶令人却步,故弄玄虚的“茶学”让人畏惧,很多消费者即使心中存疑,也不知该从何问起,所以形成了“不知道怎么买茶”的状况。苹果专营店也高大上,苹果产品也讲究各种门道,但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去逛?
还有很多消费者认为喝茶是文化人干的事,这是过去30年来茶企“误导”消费者的结果,若是30年前就开始关注到大众消费的话,说不定今天我们会像去超市买米一样去买茶。
“知乎”的用户曾一度汇集了各行业的专业精英,其中不乏学识、眼界广阔之人。然而上面很多与茶相关的提问,都显示出人们对茶的了解非常匮乏。以致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例如:对于目前有茶厂用普洱茶做红茶有什么看法?
要解决消费者层面的问题是非常急迫的。如何让消费者像购买电脑、购买相机一样,能够主动去了解相关基本知识和参数从而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如何像销售女性护肤品那样,去教授护肤的知识、化妆的方法,使消费者自愿学习,进而去消费?都是茶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茶行业相关专业学术机构的研究一直没有触及这个部分。一是对这个产业的经济研究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二是对消费者的研究不够,更多的是去研究种植加工环节的问题和茶叶本身,而不去研究茶与消费者关系的问题。
当然茶行业中一小部分人也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只依赖局部的话,解决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每家茶企还是没能跳出原来的路径。比如去武夷山买岩茶,每家都给你讲sange 关于岩茶的故事来证明自家的茶为什么卖那么贵,套路是给你从最不好的喝到最好的,而不会去消费前面两个。从表面上看是消费者受伤,最终其实是企业自己受伤,达不到共赢,也不可持续,只会导致消费者感叹茶叶这潭水太深。其实每个价位里,都会有相对应品质的茶。就像我们不是非得吃50块一斤的进口苹果,10来块一斤的苹果适合我的话,其实也很好吃,茶也一样。
能做出有自己风格和档次,又让屌丝消费得起得茶,才能在未来占领主流市场。就像小米手机能在竞争激烈的手机领域,切开一个小口,拥有自己的市场,其实就是抓住屌丝的心态——“我买不起iPhone,还是可以买个小米的”,而且它也让人们觉得自己是有消费主张的。所以,这个行业已经过了利润肥厚期,但降低了利润却能获得更广泛无限且可持续的市场。茶企若能那么想的话,原来做山头茶毛利90%又有什么意义,就那么点产量。现在虽然20%的毛利,但能得到的是一个巨大市场。
能让我们看到一丝曙光的是,这个行业还是有极少数人坚守不求大而全,而是生产小而精,面向普通大众,同时把供应链做得稳定,价格惠民,品质也稳定。我们希望这样的企业能够尽快涌现出一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