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茶产业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茶叶总产值、单位茶园产值均居全国前列,绿茶出口量更居全国第一,西湖龙井则为绿茶第一品牌。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推动我省由传统茶业大省向现代茶业强省转变。
新常态下,茶产业与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的融合发展,以及茶产业的“互联网+贸易”、“互联网+旅游”、“互联网+资本”正方兴未艾,产业链不断创新延伸。同时,继茶叶博览会、茶叶专业市场之后,茶园主题公园、生态茶庄、茶叶小镇、茶叶银行、茶叶俱乐部等新载体、新业态不断涌现。
茶本质上是一种大众化的保健饮品,亦因含有丰富生物活性成分,而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在响应新潮流、新业态的同时,回归本质,很可能是浙江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为此,小编建议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一是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西湖龙井是全国第一绿茶品牌,开化龙顶、安吉白茶、丽水香茶、温州早茶等品牌也声誉渐起,但它们都是区域品牌,而非企业品牌。打响区域品牌对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十分有利,特别是茶产业处于农业化生产、小企业加工与销售阶段,但也需面对区域品牌维护成本高、消费者购买选择困难等问题。新时期,浙江需继续重视茶叶区域品牌建设,同时更加注重企业品牌建设打造,结合若干大型茶叶企业的培育,结合“大企业+茶叶协会+茶农”模式的推广。同时,需加强工商资本对茶产业的多种形式投资,如茶叶基地的整合、科研和加工企业的收购、品牌的包装、企业的上市等,形成若干家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产销结合的茶叶企业、品牌。
二是个性包装与大众消费的关系。茶叶和咖啡、可可一样,虽有个性化品类与品牌可以吸睛,虽有制作技艺和深厚文化需要传承,但就本质而言,仍是一种大众化的饮品。这也是标准化、简便化的英国立顿红茶能在全球大行其道的根源(袋泡茶已占全球市场的60%)。浙江也需积极培育基于大型企业的西湖龙井绿茶、安吉白茶、九曲红茶等若干大众化的产品和品牌,并推行类似 “一盒多袋”的袋泡式简便包装。这也可加快改变我国茶叶出口基本为无品牌、无深加工原材料的尴尬。同时,大众化消费也有利于改变目前浙江茶企主要利用春季嫩叶,夏秋茶和老茶叶利用率严重不足的弊端,还可结合黑茶、乌龙茶、团茶(含普洱茶)等茶叶制作的引进与推广,开辟成为茶产业的新增长点。
三是有机论证与安全信任的关系。浙江对无公害茶基地、有机茶基地等建设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有机茶论证与品牌宣传已成为茶产业新亮点,但国内论证市场较为混乱,浙江可突出加强与欧美论证机构的合作,以增强论证权威性和市场认可度。同时,要更加突出茶产业全程化的种植、生产、包装、流通、销售的安全论证,需在加强茶叶的无残留农药、无重金属残留论证外,强调茶叶原产地论证,以及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等领域的论证,并将这些论证作为茶叶包装、宣传的组成部分,以增强国内外经销者、消费者等对茶叶的安全信任。
四是健康饮品与健康产品的关系。茶叶除作为健康饮品,还可在茶食品上大做文章。特别是抹茶,作为能吃的茶,因其健康性,与其他食品(含饮料)的丰富配搭,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除了喝、吃,茶叶还可与日用洗涤用品、化妆品、毛巾鞋子等结合,开发形成一系列的生活用健康产品。进一步,还可利用生物技术、膜技术、微胶囊技术等,深度开发茶叶丰富的生化成分产品,如茶多酚、茶色素、生物碱等,来提炼、加工、转化成为各类保健品、生物药品,这有着更加广阔的市场。
浙江茶产业发展仍处相对传统阶段,现代化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潜力巨大,需进一步拓宽思路与视野,在传承与超越的平衡之上、文化与流行的融合之中,来加快实现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