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茶博会,为一地展会经济之不可或缺,是行业形象的集中展示,众客商茶友亦共襄盛举。蒙顿茶膏参展茶博会,历年累积,不下数十场。从蹒跚学步到自主创新,颇有波折,然心中的追求与实践始终如一。兹就其2012—2014上半年年参展各地茶博会的实战为切入点,择其要者,略作分析,以示同行及众方家。
一、蒙顿的参展目标分析
总体上,蒙顿参展茶博会共有三类参展目标。
1.茶叶原料产地发力。这种发力,是以茶叶深加工技术的领先优势为前提的。蒙顿以发酵技术为核心的“低温萃取、低温干燥”茶膏制作工艺,至今依然是茶膏行业集科学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原创技术,是茶膏现代化、市场化和多样化的定海神针。2013年11月16至18日,蒙顿参展了武夷山的海峡两岸茶博会,将最新研制成功的大红袍茶膏带到了展会,受到了当地茶企、与会展商和茶友的高度关注。
2.市场影响力。这一类主要集中于深圳、广州两地的茶博会。作为全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茶博会,这两地集中了行业的多种力量碰撞和趋势观察。蒙顿以新兴深加工茶企业的身份参与其中,有基于团队集体力量的行业自信在起作用,但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表达对茶行业的深度认同、交流与学习。
今年,蒙顿全新的以概念先行的新产品“口袋茶馆”在深圳茶博会上集中亮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蒙顿的茶膏成品制作技术已经覆盖到了全茶类。不仅如此,蒙顿基于全新产品“口袋茶馆”与茶业复兴联合倡导的“随时随地,口袋茶馆,简单快乐,茶业复兴”的饮茶理念在深圳这个活力城市开启了扬帆出海的旅程。
3.兼顾技术元素集成和市场化互动。这与现实中科研、人才结构的优化组合有关。比如2012年参展杭州的研讨会、上海的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即属于此类。需要说明的,伴随着企业自己的发展壮大,其参展取向更向着更加市场化的行为靠齐。毕竟,一个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需要更多的务实动作,向主营业务聚焦。
二、蒙顿的参展精神。即统一性、开放性和延展性。
1.统一性。蒙顿从事的是茶叶深加工行业,主营产品为茶膏,为中国首家专业生产茶膏的企业。举凡技术创新、产品体系、知识管理、行业影响,皆开行业之风,至今依然稳步前行。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蒙顿近十年(2005年蒙顿成立)的发展历史,即可佐证。参展每届茶博会,蒙顿的整个流程皆有所坚持,强调统一。但这种统一,更多是求变创新思维的统一,并不局限于某些局部细节。
2012年,蒙顿参展了在北京、天津、青岛、杭州、深圳、广州诸地举办的博览会。无论场地如何变换,皆保持了简洁明快的装修风格。这种风格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现场布展的对主色调延续坚持;茶膏知识体系的标准化传达;统一讲解员的形象和规范讲解。
2013年,蒙顿参展了武夷山、深圳、西安和广州四地举办的茶博会,其最大亮点是对茶膏知识体系传达的创意展示。
2014年7月的深圳茶博会,是蒙顿的今年参展的首场茶博会,其求变求新,拒绝平庸,超越自己的精神又一次淋漓尽到处地呈现了出来。
2.开放性。热力学原理告诉我们,封闭系统只会走向平庸和死寂,唯有开放,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纵观蒙顿茶膏的布展和整个参展流程管理,皆体现了这种基于企业精神的自觉和心态。在每届茶博会上,总有一些同行老板带着自己的员工来到蒙顿的展位,边拍照,边提点员工要如何学习,其逗留时间之长,其拍照之精细,学习时的严谨,让我们深受启发。蒙顿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形成了知识管理的自我更新长效机制;布展空间的灵活运用;宣传交流的推陈出新。
本次茶博会,蒙顿的布展灵活运用吧台、展柜、调饮佐料等自料质形态划分有限的展位空间,紧凑而得当,有效利用了空间的同时,在更大的时空跨度上保障参观者体验茶膏的参与感,无论是纯饮茶膏还是调饮茶膏,皆让现场茶友收获了自己的一份感受。
最妙的是,本次展会独树一帜的茶膏树成了整个布展空间的聚集点,绝大多数茶友都会在这棵树下留下自己的合影。通过这样的艺术化形式创新,与茶业复兴提出了“简单快乐喝茶”的理念互为表里,让整个展会活动的开展显得轻松、快乐和有趣。
3.延展性。李东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翱翔天际的鹰在四十岁时,需要自己去毛断喙,然后才能延续30年的寿命。这就是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胸襟。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固步自封,沾沾自喜于已有的荣光和成绩,必然会摔倒在前行的道路上。多年来,蒙顿布展,都会讲到茶膏的历史,但每年表达形式,都会有所不同。
2013年以前,蒙顿说:茶膏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扬光大于当代。这是以历史考证和严谨的文献资料梳理为底气的(详细可参见蒙顿技术总监陈杰《普洱茶膏——一种被遗忘的养生文化》,这也是茶膏行业第一本专著,是整个茶膏行业知识体系的集大者,于今依然服务于整个行业)。
2013年前年初,蒙顿再次讲述这段历史时,已经不一样了——陆羽:我发现茶含膏;赵桔:我做了玉蝉膏;雍正:我让云南进贡;乾隆:我在家自己做;鲁迅:我当成传家宝;海婴:宝贝被人买了!这是着眼于人与物的关系,将人物的个性、态度以及标志性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充分尊重信息接受者,给人以亲近感。讲的是故事,故事里有人物的命运。
2013年年末,蒙顿再次更新了自己关于茶膏历史的阐述,重申茶膏演变史之严肃性,着力于画面的质感和表现力。其包括“我的茶味·你的口味”、“品味简约·溶于水的茶艺术”、“四季轮回,以茶养生”、“茶膏穿越千百年”和“茶中万象,百态人生”等一系列创意画面的运用,是茶博会信息语码系统化创新的又一个典范。
2014年深圳茶博会,蒙顿与茶业复兴联合参展,基于“口袋茶馆”这一全新产品,提倡“随时随地,口袋茶馆,简单快乐,茶业复兴”的饮茶理念,并没有讲述茶膏的历史和更多的背景知识。实际上,这一简单的做法背后恰恰是对茶膏认同感的深刻响应,也是一个更接近营销本质的战略布局。
三、蒙顿的参展经验总结
1.洞察展会参与者的需求与改变,是参展企业创意、执行布展策略的关键。
据实而论,布展现场的装修、产品介绍、体验和现场讲解人员的讲解共同形成了一个信息体。这个信息体需要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是有购买意向的散客和有合作意向的招商用户(当然有行业内部的比较与借鉴)。这必然指向两种结果,其一,销售了多少产品;其二,招到了多少经销商或者加盟商。
所以,与其多向分流,两头兼顾,不若一个拳头打人,也就是针对其中一个目标,开展创意及执行布展策略。换言之,即抓取主要矛盾。这样,不仅有利于前期参展目标的遴选确定,也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能将企业的布展精神一以贯之。
2.要学会适当的拒绝与欣赏。
有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举办的茶博会不下一百场,以广东、山东两省数量相加,就占据了五分之一还要多的数量。仅一家公司主导的茶博会,2014年就达15场之多,面对如此多的茶博会,如果都参加,很容易疲于奔命。
所以,适当的拒绝与欣赏。在于择其精要者,原有的,要加大投入,没有的,要坚守底线。这不是关乎面子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义。要选择那些专业化程度高、组织流程通畅、规模和影响力在业界皆不错的展会,这类展会要爱之如初恋。
3.企业要贯彻参展观点,更要强化自主创新。
茶博会发展至今,无论是为了卖茶,还是招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意味着,各类茶业市场、店中店或者街边店都可以买到茶,未必非要到茶博会,而重复多了,大家就没兴趣了。网络信息时代,购物的方便性和获取招商信息的快捷性,都是大势所趋。以己之短,攻其所长,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参展茶博会,要协调好举办地点、举办时间,避免同时、异地形成的同质化浪费,每家企业都要有自己成系列的参展动作和必要的形式和内容创新,不要“新三年,旧三年,修修改改又三年”,此其一。
其二,各类所谓高峰论坛其实可以另立门户,小众而高端的,必然要严格控制其数量、高质量和高效能,而不是沦为茶博会的助兴之作,至于论坛所得的成果,完全可以利用高度信息化的方式分享到行业。
其三,在茶博会的举办上,各地政府部门可谓功莫大焉。但同时也要与时消息,与时谐行,与时俱进,要适时调控转变政府职能,让位于展会自身进行优化市场配置,唯其竞争,方至臻境。
此外,不要仅仅只限于茶行业自身的意淫。虽然,每年像深圳和广州两地的茶博会上,都有像酒、咖啡等同期展出,但这几者间的边界在哪里,可交叉和共通的地方又在哪里?是否可以真正打通这几者间的深层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类别呈现上,实现真正的跨界。
以上列叙,主要从布展目标、布展精神及经验总结三个层面对蒙顿参展茶博会略作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求证方家,没有输赢,没有指向,同为“情境”中人,自当谋战略、定战术,以期同证行业,参与者、见证者、缔造者,同掬一杯清茶,温暖的依旧是人心。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