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老茶的品饮价值都是被动发现(茶没卖掉、没有扔)。而我们要主动探求一种最适合茶叶陈熟的工艺、形态,并不断完善生产工艺,使其具备工业生产的能力,并找出最适宜的茶产地区域。我认为:一定有一个区域、一种工艺、一种形态最为适合茶的陈熟和品饮。
(二)茅台酒除了赤水河水、微生物环境等地域特征因素外,基酒陈储三年很重要。白酒尤其红酒的储藏条件要求较高,大家都知道,现在市面销售的号称15年、20年甚至更长的年份白酒,其实里面只有一小勺酒够年份。陈年白酒、红酒由于其储藏成本高,必然价格高,基本上是高端人士消费。而相比之下,茶的储存条件不高(适当通风、避光、避潮、避异味即可),是最有可能实现大众消费的。
(三)绿茶为市场消费主体(自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芽叶以进之)。已经几百年,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现在市场上的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都有其优势,也都有其不足,我们想研发一种在一定程度上,集这些茶优势于一身的茶(小团茶)。其即具有绿茶的茶气回甘(适量的茶多酚),红茶的醇厚(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白茶的保健功效,乌龙茶的凉热均衡(有人讲,绿茶有点凉,红茶有点热,乌龙茶不凉不热)。
我在做普洱茶销售市场时,长春一家茶店的年轻女店员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中国茶种类很多,每种茶都有适宜的人群,最好能搞一种茶,能兼顾各种需求,销售带很宽的茶。
白茶的不足之处是茶形态不漂亮、易碎,不利于储存、运输,散茶形态的白茶会使陈放过程中产生的香气物质容易逸散掉。而小团茶则弥补了上述白茶的不足。
雷山银球茶,是工艺(球形)绿茶,主要是形态上的突破,这种突破是不够的。
而小团茶是从形态上、工艺上、陈熟饮用方式上的全方位综合突破。上述单一方面讲都算不上多大创新,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的研制,当时复方丹参组方不是全新的组方,滴丸工艺也已是成型的生产工艺,但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奠定天士力现代中药基石的创新产品。
(五)茶的新产品开发,如普洱茶膏、帝泊洱普洱茶珍都是较繁复的工艺,这样必然生产成本很高。普洱茶膏是很不错的产品,但由于其价格高,只限于会所等高端消费。帝泊洱普洱茶珍不仅是价高,还有其它方面问题,已历经六年仍不是一个成功的研发(已投入10亿左右)。
所谓“大道至简”。我认为,能够成为茶叶市场主流产品的生产工艺应该是简单的。简单才实用,成本价格才会合理(如AK47步枪和美国M16突击步枪相比,某些单项指标不如M16。但AK47的性能均衡、结构简单、结实耐用、生产维护简便易行,综合能力突出,使其能够风靡全球。也使仅有高中学历,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原来并非枪械专家的发明人成为一代枪王)。
那么即然工艺简单,别人就容易跟进仿制,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2)专利保护优势: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一个产品,报了很多专利,从各方面加以保护。
(3)标准优势:从研发到产品标准制订,以我们为标准(比如英国不产茶,但红茶的很多标准,尤其是拼配工艺标准是以英国为标准)。
这样较低价格的茶菁原料,较低的生产成本,要求不高的储存条件,小团茶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也就是说不能立竿见影、立见效益。
但和茅台酒一样,经过3年后,形成一定的库存,就可以开始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可用一边研发、一边改进完善生产工艺、一边生产的并进模式。
产品定位中端兼顾高端。
可利用小团茶的后发酵陈熟优势,和消费者进行互动营销。消费者可买厂家陈储足年份的小团茶直接品饮,也可继续陈放几年后品饮。茶企可利用网络论坛等诸多形式和消费者进行互动,交流存茶品饮的心得体会,这可使小团茶的营销活化起来。
尤其现在普洱茶的初制所,大都采用滚筒杀青。而不是古老原始的锅炒杀青,很难保证杀青的火候不过。这就使得普洱茶的陈放有一个民间的说法。能够陈放成功的仅有十分之一左右。而普洱厂家大都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把陈放失败归于消费者存放不当所致。其实茶(包括普洱生茶)的陈放储存条件要求并不高,比红酒、白酒陈储条件低很多。
普洱茶仅在炒作上是成功的,甚至是巨大成功,其它多是失败的(定义逻辑混乱,工艺混乱且具有风险,卫生状况易受质疑)。普洱茶要改正这些错误需要付出的成本巨大,所以普洱茶的前景并不乐观。
贵州茶自07年运作出山,一直主打贵州绿茶。但说实在话,仅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在终端市场和消费者那里的知晓度很低。因为贵州绿茶在终端大多是被当做龙井、碧螺春等优势区域品牌来卖的,消费者并不知道他们买的、喝的是贵州绿茶。贵州茶主打绿茶是权宜之计,并非能够实现突破的长远之计(已在绿茶是不是贵州茶的真正优势中叙述)。
“小团茶”这一名字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代表着中国茶的历史文化(概念),有茶文化的故事可讲。
(九)小团茶在研发上,一是要从实践上、理论上找出原生茶转化成老茶的峰值时间段(比如3-10年)。二是研发简单实用的模具、机械,完善生产工艺,使其具备工业生产的能力。三是制定产品标准,逐步完善并争取纳入国家标准。
整个项目最终完成可能需10年左右时间,但1年左右即可通过小团茶半成品研发鉴定。3年可通过产品鉴定,产品同时试推向市场(研发和生产并进),可一共进行3至4次鉴定,直到最终完成。
承接项目茶企可与茶科研院所合作,企业侧重产品研发(模具、机械、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制订。研究所侧重理论研究(如茶多酚物质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的数量比例情况,在陈熟过程有哪些新的香气物质生成,后发酵过程机理等)。这些涉及生物工程,需用先进的试验设备,是高科技。
所以小团茶的研发,不是一个小课题,而是一个大课题。应申报不低于省级的科研立项,来获得国家科研基金经费支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茶的后发酵(半成品后自然干发酵)的科研几乎空白,包括云南普洱茶在内的老茶没有一个标准和量化的东西来衡量。这方面无论是科研还是以后的生产、营销都有很大的伸展空间。
(十)小团茶的创新突破之处
1、工艺创新:
①小团茶工艺是主动探求最适宜茶叶陈熟品饮的工艺(形态),并与地域优势相结合。
2、生产方式创新:
①传统中国茶是以散装销售为主的农产品,而小团茶生产使用了机械、模具,实现了中国茶由传统农产品向现代工业品的蜕变。
3、营销、品饮方式创新:
中国茶以绿茶为主体,绿茶讲究喝新(嫩、春)。茶厂要考虑冷链供应,茶叶店、经销商要配备保鲜柜,这给许多商业网点的销售带来限制。
而小团茶讲究喝陈,且真正进入大众消费(普洱老茶是小众消费),这会带来中国茶的营销、品饮革命。
(十一)结论
小团茶具有,从名称、文化、形态、口感、卫生、保健功效、方便程度上的综合合理性,具备研发、生产、营销,运作成为市场主流茶品的基本条件。小团茶(会有)大市场。
这可能会是茶产业最宏大的研发工程。它的意义在于,研发成功具有创新突破意义的新的市场主流茶品类(后发酵茶)小团茶,产品适用区域广阔(云贵高原是世界茶发源地),年份小团茶可能会成为与法国红酒比肩的经典产品,是对中国茶团饼贡茶文化(概念)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中国茶的转型升级,完成了中国茶由传统农产品向现代工业品的蜕变。可能会从参与项目研发和推广的茶企中,诞生年销售额在几十亿甚至百亿级的,能够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量级企业,中国茶(世界茶)可能会形成绿茶(不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年份小团茶(后发酵茶)三足鼎力的市场格局,中国茶会迎来全面复兴。
作者说明:文章中所言的后发酵茶是半成品后自然干发酵的茶,和之前以杀青前后定义后发酵茶是不同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