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09—2014年这一轮普洱茶扩张期,出现了许多行业乱象,但就整体而言行业进入了专业化运作时期,推动行业精细化进程,在选料方面越来越精细化、高档化,不再是简单地分台地与古树,而是要分台地、生态与古树,而古树不再是笼统的茶区,而是细分到寨子,寨子里的不同片区,片区里的单株。而初制工艺得到空前提升,手工炒茶盛行,与上一个阶段大家疯狂建精制厂不同的是,这一轮大家热衷盖初制所,用紧挨古树茶园的初制所来证明自己掌控源头的能力。在精制方面,引入了食品企业、药品企业的先进理念,在清洁化生产、绿色能源利用、技术研发、新设备的投入、产品研发等等方面寻求突破,与现代生产企业接轨。在仓储方面,生产厂家重新注重原料与产品的战略性收储,而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专业藏茶的商家与消费者,其代表就是东莞由业余藏茶向专业藏茶的迈进。到了2011年,行业出现了仓储品牌的提法,这标志许多人认识到行业未来的竞争高地,新茶是一块,但年份茶是更大的一块。
由此观之,2009—2014年行业整体进步是主流,其最大的贡献在于专业化、精细化浪潮的兴起,喻示着普洱茶行业不再是一个低水平的初级行业,进入了纵深发展期。其弊病也是显然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次充好,名山古树茶满天飞就是其乱象;二是名山茶、品牌茶过度炒作,一些新茶价格炒得离谱,不但极大透支了后期升值空间,也让消费者望而生畏,背离了茶叶品饮消耗的根本属性;三是各种前发酵工艺的大量出现,许多茶叶不能越陈越香,偏偏这样的茶以高端古树茶的名义大量进入收藏市场。
要避免新时期的弊端,就有必要重拾大厂的传统,也就是让狂飙突进的新茶运动重新回到越陈越香的轨道,一方面发挥其专业化、精细化的优势,另一方面不要把新茶的价格炒得太高,而要让其价值在时间的长河里有节奏的逐渐绽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市场认清前发酵工艺的弊端,回归建立在“后发酵”基础上的正统工艺。我们可以改造与提升传统工艺,但不能把后发酵连根拔起。
新茶与老茶,如同两个世界的人,十余年来分道扬镳,渐行渐远。老茶离行业大多数的人,以及消费者太远,要不是觉得高不可攀,要不就是觉得水太深,敬而远之。而“中期茶”是伴随行业里的许多人一路走来,从2003走到2007,又从2007走到今天,它们曾经是我们熟悉的新茶,如今是散发陈香,品饮价值高的多年老友。它们就静静地待在我们的身边,泡开一段尘封数年的往事,在茶汤里叙说普洱茶陈化的无穷奥妙。而“云南中期茶”又是“中期茶”的优秀代表,就让它充当连接新茶与老茶的桥梁,在新时期让大厂传统与新茶的传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高举专业化、精细化大旗的新生代普洱茶,纳入越陈越香这一经典体系,先是变成中期茶,然后变成老茶…
中期茶的崛起:行业主流交易模式的变迁
前面我们说到,以勐海茶厂为代表的大厂传统,就是尊重越陈越香的传统。但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普洱茶长期作为价廉物美的商品在生产,虽然茶厂有一整套严谨的生产体系,但在成本控制下以品质稳定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为主,而很少介入中高端产品的开发。2003年以来,普洱茶成为时代的宠儿,在中高端市场扬名立万,这样普洱茶的附加值得到不断提升,进入了专业化、精细化与个性化的运作时代。怎样将老传统与新做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新时期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标准,是迫在眉睫的事。
“云南中期茶”就是老传统与新做法高度融合的产物,对其核心价值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的普洱茶行业转型升级之路该怎么走。
以勐海国艳茶厂为代表的云南中期茶,大都是2003年之后生产的,其诞生的年代,行业已经摈弃了“卖年份茶”的主流交易模式,纷纷去追捧新茶。而国艳茶厂之所以会留下千吨的中期茶库存,乃是其掌门人董国艳出身于勐海系,曾经担任勐海茶厂技术副厂长,长期主持勐海茶厂拼配工作,对大厂的传统价值了然于心。于是国艳茶厂没有盲目去跟风,而是卖新茶与建库存并举,将卖新茶赚来的快钱大量投入到战略性收储优质毛茶上。几年下来,仓库里满当当的老料与年份茶成为国艳最大的财富,国艳可以在新料里拼入老料,极大提升新茶口感,也可以用不同年份的成品茶吸引客户与消费者。
在厂家纷纷卖新茶的这十余年,很少有厂家像国艳这样苦心孤诣去构建千吨级库存。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厂家手里只有新茶,而年份茶在商家与藏家手上。到了2012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家醒悟过来,用精细化的选料与工艺做出来的新茶虽然好喝,但消费者老喝新茶也觉得单调乏味,加上频繁大量饮用新茶也不利于健康,而且价格不断高企的鲜叶与毛茶价格,也在压榨新茶的价值空间,价格太高消费者也很难买账。而有年份茶的企业,一方面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有战略储备打底,能更好地抵御市场行情的波动,而且可以“以老带新”的方式打市场组合拳,从而为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2012年起,厂家纷纷注重仓储建设,有的甚至提出要建仓储品牌。这标志着,行业交易模式的一大轮回,即由片面追捧新茶,进入了新茶交易与仓储建设并重之全新格局。
我们知道,从建仓到产品大规模上市,至少要三到四年,多的要八到十年。如果要打“云南存放的干仓茶”之概念的话,至少要放六年到十年。这样一来,2012年,甚至之后才布局仓储的茶企,其到目前为止仓库摆的都是四年以内的茶,也就与目前最为火爆的中期茶交易无缘了。
2012年为什么是普洱茶回归仓储价值之年?这是因为2003年到2012年,普洱茶行业蓬勃发展了将近十年,历年大量生产的新茶,逐渐变成中期茶,其不但有一定年份,品饮价值高,而且具有价格优势。这些中期茶许多是2003到2006年10月份之前生产的,或者是2007年下半年到2011年之前生产的,这两个时间段原料价格不高,而且容易收到性价比极高的优质原料,可以说是进行战略性收储的黄金期。随着古树茶价格在2011年的快速上涨,2012年的春天又添了一把大火,古树茶市场变得火热,出现了新茶价格与中期茶价格倒挂的现象。于是,一些聪明的商家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商机,就开始大力推广“中期茶”概念(据了解,“中期茶”这个概念最早是茶人李子超于2008年提出来的),而厂家与东莞的大藏家也谋划打造仓储品牌。
但中期茶真正的发力还得等到2014年春天,古树茶与品牌茶价格冲高回落,中期茶作为行业的一根救命稻草,其概念得到迅速传播,到了2015年燎原全国,不卖点中期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