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话说中期茶:尴尬的大厂传统

时间:2016-08-29 15:16来源:请上帝喝茶 作者:白马非马浏览:
云南中期茶,是以原产地十年老厂的专业库存为依托,其大部分是存在云南的厂家仓库里,由于地理气候的缘故,即便不人为控制温湿度,其也是最典型的干仓茶。这些老厂的掌门人许多都是出身与勐海、下关与昆明等传统大厂,可谓根正苗红。由于机缘巧合,这些大厂曾经的技术骨干,早在88青之类的干仓概念流行之前,就接触了最纯正的干仓茶,
普洱茶
云南中期茶”,是以原产地十年老厂的专业库存为依托,其大部分是存在云南的厂家仓库里,由于地理气候的缘故,即便不人为控制温湿度,其也是最典型的干仓。这些老厂的掌门人许多都是出身与勐海下关与昆明等传统大厂,可谓根正苗红。由于机缘巧合,这些大厂曾经的技术骨干,早在88青之类的干仓概念流行之前,就接触了最纯正的干仓茶,许多茶的年份要比88青久远得多。这是因为,这些大厂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比如每批茶叶都要留茶样建档,这样主持拼配工作的核心骨干,比如原勐海茶厂技术副厂长董国艳等人,就能经常品鉴审评摆放了几十年的干仓茶样。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普洱茶在2003年兴起之前,新茶不值钱,当年生产出来只出部分,要摆放三到四年才大规模推向市场,而且这些大厂注重老料储备,许多新茶都按新料拼老料的方式生产。
 
盘点大厂的那些传统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大厂传统概括如下:
首先其存放在云南的老料、样茶与成品,都是干仓茶。
其次其交易模式为“藏新茶,卖三到四年的茶”,这些茶厂家藏一部分,更多的是藏在香港大商家的仓库里。当时,普洱茶不值钱,藏在香港的普洱茶许多就随便摆,许多放坏了,有少数存放得好,这就是88青之类干仓茶的滥觞。由于香港人有喝老茶的习惯,有人做假加速茶品转化,或者无意放坏了,这就是湿仓茶的由来。香港喝普洱茶至少有上百年的传统,一些专业茶商积累了数十年的藏茶经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港仓等于湿仓茶,用香港纯正的藏茶技术存放的茶,只要仓味能退干净,也是好茶
 
最后注重原料仓储建设,有新料拼配老料的优良传统。
一言以蔽之,以勐海茶厂为代表的大厂传统就是尊重“越陈越香”的传统。其放在云南的茶都是干仓茶,存放在香港的茶就是港仓茶。港仓茶比较复杂,既有仓退得好的纯正港仓茶,也有劣质的湿仓茶,也有极少数的干仓茶。由于,云南与香港两地的气候,尤其是温湿度不同,在香港存放一年的茶,相当于在昆明放三到四年,在香港放三四年的茶转化得已经非常好了,昆明也许要十年左右才有明显变化。而勐海的温湿度介于香港与昆明之间,转化要比昆明快些,但比香港慢些。因此,茶叶放在高温高湿的广东、香港,三四年就可以大规模推向市场。而以云南干仓存放的标准,至少要八到十年才大量上市。
追捧新茶的财富密码
接下来,要谈谈为什么大厂卖旧茶的传统,会转向市场上纷纷去追捧与炒作新茶。
 
普洱茶由于长期不值钱,消费人群有限,产量很低。2003年普洱茶热起来之后,突然放大的市场需求,造成了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茶叶一天一个价,本来数量就很少的放了几年的茶与老茶,变得奇货可居,奇高的价格,将许多新入行者拒之门外,其转而去追捧新茶。随着要新茶的商家越来越多,而厂家一下子生产不出那么多货,也只能惜售,这样一来继老茶之后,新茶也变成炒作的标的物,许多人通过囤积新茶赚了个盆溢钵满。由此,大厂与大订制商抛弃了卖三到四年旧茶的优良传统,转而把刚生产出来的新茶大量推向市场,而许多商家也对之趋之若鹜,纷纷到新茶市场淘金,将新茶价格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老厂纷纷增加生产线,上产能,而新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同时掀起了原料大战,疯狂收购原料,老挝、缅甸料拉来不说,连四川、贵州与福建原料也大规模进滇,普洱茶的产量在2006到2007年被急剧放大,变得严重的供大于求,另一方面茶价炒得太离谱,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最终于2007年6月份宣告整体崩盘。
 
2009年普洱茶初步恢复元气,2011年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13年到2014年春天变得疯狂。在这新一轮的行业周期里,推动市场狂飙突进的还是新茶。与2003年到2007年的上一轮扩张期,只要打上普洱茶三个字的新茶都不愁卖不同的是,这一轮的扩张靠的是山头纯料与以大益为代表的品牌茶。这是普洱茶的小盘时代,大盘玩崩盘了,许多聪明的厂商转而去玩以古树茶、品牌茶为代表的小盘,又一次凭新茶赚了个盆满钵溢!
 
由此,新茶与老茶市场自2003年起就分道扬镳了十余年。新茶是市场的主流,老茶是少数人玩的奢侈品。但有趣的是,这些新茶能卖高价,很大程度上是打着收藏升值旗号的,也就是说许多茶买了不是为了喝的,而是用来投资赚钱。其最好的投资教材,就是那些价格翻了十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的老茶神话。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边是新茶交易火热,价格节节高,另一方面是商家藏茶、家庭藏茶的兴起。在2003年以前,都是厂家与专业商家在藏茶,总之都是专业人士在干专业的事。而2003年到2007年,是业余人士在业余藏茶。留在云南生产厂家仓库里的毛茶与产品不多,大量的新茶被抛向市场,进了商家与藏家非专业仓库。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东莞取代香港成为普洱最大的仓储高地。
 
2003年到2007年,是普洱茶快速盲目扩张期,许多产品都是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加上许多商家与藏家都是新入行,缺乏专业的选茶与仓储知识,加上投机获利心理驱使,导致以东莞藏茶为代表的这一轮仓储热,陈化到现在的茶品良莠不齐,大多质量一般,精品不多,许多茶没有多少存放价值,放坏的茶也不少。这一阶段还流行做仓,也就是学习港仓的末流——人为制造湿仓茶,将新茶拉到广东摆个三四年,再拉回昆明退仓,冒充老茶,牟取暴利。
 
2008年以后,普洱茶进入了“伪品质”时代,也就是说整个行业比较重视品质,但许多厂商在钻品质的空子,比如以次充好,其典型就是冒充名山古树纯料。还有各种篡改普洱茶传统工艺的出现,前发酵盛行,于是红茶化、乌龙茶化、黄茶化、绿茶化的普洱茶充斥市场,这些普洱茶现喝还行,但没有存放价值。许多消费者被误导收藏这些没有存放价值的普洱茶,市场的乱象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云南中期茶 古树纯料 越陈越香 勐海茶厂 前发酵 古树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大益中期茶有三个特征
大益中期茶有三个特征
被忽视的中期茶
被忽视的中期茶
中期茶的硬伤
中期茶的硬伤
中期茶成为市场中的抢手货
中期茶成为市场中的抢手货
如何定义普洱茶中期茶?
如何定义普洱茶中期茶?
大厂传统与云南中期茶的未来
大厂传统与云南中期茶的未来
你知道云南中期茶的核心密码吗
你知道云南中期茶的核心密码吗
名厂中期茶在市场内为什么那么
名厂中期茶在市场内为什么那么
“中期茶”成普洱茶市场中的抢
“中期茶”成普洱茶市场中的抢
中期茶的春天来了
中期茶的春天来了
“中期茶”盛行的两大原因
“中期茶”盛行的两大原因
中期茶遇到的流通障碍之藏家投
中期茶遇到的流通障碍之藏家投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