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4月30日在苍梧县六堡镇举办的首届苍梧六堡茶文化旅游节,包括重现茶船古道历史情景在内的参观体验、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煞是热闹,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往游玩。
而从8月22日开始,《西江都市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茶船古道”寻迹》,通过亲历者、知情者们的忆述,展示“茶船古道”的魅力所在,更是为繁荣梧州六堡茶文化学术研究以及梧州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包括《六堡茶大观》一书在内的一批反映六堡茶研究成果、发展现状、茶叶特点、悠久历史等内容的书籍、论文也纷纷出版发行、刊载。苍梧县也提出了要通过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扩大六堡茶原产地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知名度,提升六堡茶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打造中国六堡茶文化发源地旅游名县。
一时间,各方都在挖掘六堡茶文化,都在讲六堡茶的情怀,六堡茶产业成为各方追捧的香饽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打响了六堡茶的品牌。2015年,全市六堡茶产量1.1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4亿元,茶叶种植面积7.23万亩,品牌价值15.79亿元。
然而,如果我们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的产业发展相比,却落后很多:2015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达12.9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23.1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602万亩,品牌价值55.66亿元;湖南省安化黑茶的茶叶加工量5.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2亿元,茶园面积达28万亩,品牌价值19.13亿元。
由此可见,六堡茶产业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六堡茶生产企业共同努力去做强做大。笔者认为,茶产业的发展,除了挖掘一种茶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茶文化外,关键在于如何扶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生产企业的做强做大,以及如何形成抱团来推介茶品牌、提升茶美誉度。毕竟,仅仅讲情怀不讲市场、谈文化不计效益,一个产业是无法发展壮大的。
首先,政府必须在扶持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参考熟普和生普的生产标准,尽快确定传统工艺六堡茶(农家茶)与现代工艺六堡茶(厂制茶或精制茶)的相关标准,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抢占市场。而且,除了把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外,还应该发挥梧州六堡茶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以商业运作的模式推进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基金设立起来,更多的先进要素参与进来。
其次,应当整合各类茶业协会的力量。现在我市涉及六堡茶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经营销售等方面内容的六堡茶协会数不胜数,但都是各做各的,无法形成一个合力,更谈不上合作共赢了。应当把各个六堡茶协会的力量整合成一个大的协会,通过这个平台来实行行业自律,自觉把六堡茶产业的壮大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共同面对市场,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