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发展必须要“去山头化”,因为山头使整个普洱茶市场变得极不协调。在茶叶品质接近,但产地知名度相差许多的情况下,毛茶的价格竟能相差数倍。最为经典莫过于“老班章”与“班盆”。两个寨子在地理上非常接近,茶叶品质也大致相同,但价格却相去甚远。差价的背后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家的以假乱真。
普洱茶若没有核心产区,就会出现2005年以前普洱茶市场的情况。原料按照大产区加以区分,决定价格的是季节以及采摘毛茶的规格。2005年以前的普洱茶市场就是台地茶的时代,产量决定价格,台地茶的基数放在那里,普洱茶若沿用2005年以前的原料标准,直到今天也难有几百元一片的新茶。
山头化导致经济发展不均,以假乱真的情况层出不穷。旧的标准导致普洱茶产品难登大雅之堂。不得不说,这对于普洱茶市场发展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所以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若2005~2015年这10年,普洱茶市场完成了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分级。目前这两类产品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门类,也出现了代表性品牌。那么2015~2025年,则是普洱茶去山头化的10年。
所谓去山头化,是将山头概念扩大化。防止某一个山头过热,那就尝试把品质接近的山头进行产区合并,打造出核心产区。某一个寨子富裕算不了什么,若有特色的寨子都富起来,从茶农到茶商,再到消费者不都是一件好事么?
普洱茶市场每发展10年就会遇到一个瓶颈,或许这能被称作冥冥之中的天意。经历了野蛮增长的10年,普洱茶已经不能通过炒作概念的方式去推广。打造核心产区的改变,覆盖一些产量过小的名山名寨,或许是当前普洱茶市场最急需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