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中外茶业:不比不知道

时间:2023-08-10 17:29来源: 茶周刊 作者: 冯斯正浏览:
不久前,茶周刊记者撰写的茶游英伦系列报道结束了。这11篇文章,综合反映了中华茶文化赴英国考察交流团在14天的考察学习中所走访的考察地以及它们带给行业人的思考。通过这些走出去的感受,再加之我近几年编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国际茶市版的经验,从中外茶业的比对
普洱茶
不久前,周刊记者撰写的“游英伦”系列报道结束了。这11篇文章,综合反映了中华茶文化赴英国考察交流团在14天的考察学习中所走访的考察地以及它们带给行业人的思考。通过这些“走出去”的感受,再加之我近几年编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国际茶市版的经验,从中外茶业的比对角度出发,写下此文,愿和业内读者一起探讨、交流。
美学和实用的距离
无论我们是否接触茶,但凡是中国人,大家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常识:茶,发源于中国,这里是世界茶乡。而且多多少少都抱有一种自豪情怀。这一点没问题。但是这种情怀会导致一些行业人士产生另一种心态:无意识的妄自尊大和满足感。
他们常常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茶叶表现出极大的不认可。以国际流行茶红茶为例,在红茶类产品的对比中,一些行业人士以中国红茶的“叶嫩、味香、入口甘甜”等优点,强压外国红茶的“汤色浓、口味苦涩、叶片粗老”。当然,这些是事实,毕竟茶叶是中国原创产品,正因如此以致我们把目光单纯地聚焦在“茶叶”本身上,这不仅包括好品质好口感,还有挖不完的文化底蕴,说不尽的历史内涵。听起来像是行业人对外宣传的“套路”,不过事实上,外国人也承认这一点,尽管他们也不太懂个中奥秘,但是他们知道茶是好东西,中国是茶叶源头,种类多品质好,对中国茶充满好奇和期待。
中国茶的优势得到认可固然是好消息,但这却致使部分行业人忽视了茶在流通市场的商业价值。于是,另一个差异产生了:中国茶和英国茶有源自品饮者主观认识的不同。一个是用文化的眼光,要凸显历史有艺术感;一个是用商业的眼光,着重实用、卖座。
其实不同思路也很正常的。以英国为例,最初,英国人接触的茶叶是红茶,由于日常饮食比较油腻,他们喜欢把茶泡得浓重,喝浓茶后感觉它在消食方面有很大作用,因为茶叶贵,所以上层社会圈最先流行。普及到大众后,有人在咖啡盛行的年代利用茶拉开生意差距。等于说,英国人最初认识茶,就是从功能角度入手,下一步琢磨怎么卖茶赚钱,实用感很强。
中国人这边相反,我们从来也不把茶当成稀奇东西,各类阶层的人一直都在喝,只是有钱人喝得更讲究。在中国茶最开始兴盛的唐代,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茶礼仪、茶器、用水、茶叶种类等方面,陆羽《茶经》里有很详细全面的介绍。说来道去,宗旨都在教你如何更好地享用茶,并没说过怎么卖茶。
 
卖情怀与卖产品
认知的不同决定了中外茶企在产品和运作上,会有大差异。
先拿同时做茶叶的中外企业比较,中国茶企把目标放在产品研发上,认为卖出一款茶品,品质是最重要的,保证了这一点,其余的都问题不大。当你去茶叶店时,店员通常会特别在原料工艺、口感上下功夫宣传介绍。
但是,中国茶叶无法向消费者提供相对标准化的体验,每年茶叶质和量都不定。于是,当塑造品牌时需要依赖包装和故事,这就直接导致茶叶店一年营生都靠卖茶礼品和高价茶。购买者与实际消费者互不相关,不健康的市场氛围遇到公款消费规定的肃清,商家生意自然难做。商家买完茶就算结束一笔交易,但顾客和茶的“交往”才刚刚开始,配套产品要备齐,如何泡好茶需要再学习。这一过程容易消磨消费者的热情,尽管少数人乐在其中。
外国的品牌茶叶也知道品质重要,靠天吃饭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利用关键的拼配工艺,全球采购茶叶原料,保证每年自家的产品口感稳定如一。包装整体风格很统一,不会特别花俏,也没有很玄幻的品牌故事。不同等级的产品,价位订的也比较适中,我们在川宁店里看到的独立包装茶叶,大部分的每个单件都保持在10英镑内;另一个东印度茶叶店定位稍微高端一些,几十英镑的也有,基本超不过人民币1000元。外国人喝茶的配套用品,就是茶壶、茶杯、奶罐、点心架,比较简单。
对比一下可以发现,外国茶企是以消费者购买欲为考虑点,让自己去贴合消费者;中国茶企是尽可能保存自己的原生特性,让消费者适应自己。
此外还有一点感触,很多企业(不仅指茶企)口里都离不开一句话:要赚年轻人的钱。我觉得这可以是一种策略,但不应该是长期大方向。商家只看重年轻人有猎奇心,敢消费,但是他们的忠诚度不够稳定,收入积累也不丰厚。外国茶品牌很聪明在,他们找人类的共性成为营销点,比如健康、塑形、美颜、舒缓心情等等。茶的最终属性应该是快消品,除去特定人群,理应是吸引各类消费者的,不分男女老少。
 
喝的是情调还是饮料
星巴克不是茶馆,虽然也有茶业务但不是重点,可大部分中国茶馆都愿意和他比。那星巴克卖的是什么?
星巴克把咖啡豆(原材料)加工成咖啡饮品(成品),在此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并赢回了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星巴克的咖啡饮品可以保证相对标准稳定的体验,每家连锁店都是统一的口感、价格、服务;星巴克配套出售与咖啡饮品相关联的产品,并在空间打造上做出相应设计。
茶也好咖啡也罢,当作为饮料生意时,杯子里的内容是表象,功力其实是在环境上。原料所占的比例很低,并不足以构成生意的关键,核心要看品牌辐射的深度与广度。将原材料转换成饮料,同时组合空间,精准地向目标人群提供相关配套,这也是为何我们可以在星巴克店里看到轻食、甜点、咖啡豆、咖啡用具的出售,以及整体休闲有格调的装修风格。
 
而中国茶馆在空间营销的把握上,主要趋近于文化和茶叶。产品与体验很难达到标准和稳定,销量也难以保证,品牌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如果茶馆生意有问题,不能怪古香古色的装修和茶艺表演。有人觉得正因为是它们才阻止顾客,尤其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这真是错了。正统的英式下午茶,消费环境也很复古,为什么各年龄层的消费者愿意进去呢?中式风格和茶艺表演,是中国茶馆文化的特色啊,外国人看了就像我们觉得英式下午茶新鲜、有意思,是一样的。
或许大家的反对和中国茶文化有关。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它,其实这里批的可能是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果造成一种矫揉造作的文化泛滥感,那是不对。但是能说它的存在不必要么,我也不敢苟同。
近几年,新形态茶馆的探索开始了,中国相继出现茶香书香、荼啡茶、彼此的茶、因味茶等等。这里你看不到传统茶具,代替的是冰滴、半自动煮茶机、胶囊泡茶机,口味做成混合茶饮、咖啡式茶饮,很多环节都是超越了传统中国茶概念。我觉得,茶饮店属于餐饮业不是茶行业,如果可以严格执行产品、管理的标准化,是值得尝试的。
 
创始人们都很笃定地评价自己所做的事是革新茶产业,赋予茶青春的活力。但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看到一篇介绍新型茶饮店的文章,特别关注了一下留言评价的:有的表示新奇有趣,想尝试;但是大部分人,认为这样是对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不负责的表现。
从这里可以证明,中国茶馆的消费者也把关注力聚焦在茶叶上,而不是“买、饮用”的动作。由此可见,造成中国茶馆经营困难的原因,在运作者,也在消费方。我们在不同地方,花不同的价位,享受的重点也不同的。我提议,多鼓励处于市场实验期的新动向,不要动辄就用说不清的文化压人,这不公平。外国消费者面对茶饮,尤其是最初接触茶时,他们从口味判断自己喜不喜欢,而不会从和味蕾喜好无关的层面去下定论。所以,我们的消费思维也需要定位。
最后,文化活动方面,我们常常举办声势浩大的以推介企业、弘扬文化为主的茶叶;欧美国家的涉茶活动,更贴近生活,内容涉及关爱患病人群、亲朋好友拉近距离、走进大自然等,顺便把茶植入。比较起来,这样的活动立意,人情味更浓。
说了这些,我并没有偏袒或批判任何一方。既然有这样的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毕竟行为都是某种意识形态决定的。但坦言,认真地思考事业,踏实地做工作,保持开阔谦虚的心态,是很多中国茶业商家缺乏的。
中国是世界茶叶之源,中国茶叶并不是世界茶语言,达到这一步需要翻新,但是不要变形。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叶 茶文化 下午茶 普洱茶 中国茶 茶产业 喝茶 普洱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武夷岩茶的岩韵特点
武夷岩茶的岩韵特点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挂杯的香味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挂杯的香味
普洱茶七个转化阶段的表现
普洱茶七个转化阶段的表现
熟普洱茶“三味”之区别
熟普洱茶“三味”之区别
网上购茶or实体购茶有何不同
网上购茶or实体购茶有何不同
从“色”看普洱茶的品质
从“色”看普洱茶的品质
普洱茶看叶底能判断出树龄吗
普洱茶看叶底能判断出树龄吗
早上喝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早上喝普洱茶到底好不好
一起吃咸菜喝粗茶的日子
一起吃咸菜喝粗茶的日子
六味鉴茶法教您辨别中老期普洱
六味鉴茶法教您辨别中老期普洱
佛家的“空”与禅茶一味
佛家的“空”与禅茶一味
红楼梦里的诗意梅花雪泡茶
红楼梦里的诗意梅花雪泡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