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网友“真的是单大宝”有话要说。
1、大厂,特别是大益,其它小品牌不是同一个竞争序列,两者的购买群体有重合,但购买目的有所区隔。
2、只要还有游资在普洱茶期货市场上游走,那么大厂茶就一定有其存在空间。
资本需要的是期货符号,至于茶品品质,根本就不是期货炒作需要考量的。因此,与艺术品/古董洗钱类似,此类茶品成品越低廉越符合其存在意义。
未来假设大益突然消亡,那么市场必然会拱出一个或数个品牌代替,实际上目前一些品牌已然就是类似的角色。一些资本在围盘,同时也是大期货品牌的市场备胎。
2、这些所谓的“小众高端”,实际并不小众,其真实品饮人群或许与大益差不多——有多少炒大益的敢开件?但“高端”就见仁见智了。许多人对于这些品牌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其营销宣传,真正了解到其制茶与原料收购就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货色了。
知道陈升在南糯与老班章收购的是什么等级的原料么?
知道雨林在收购原料时是大小树一个价,只看原料品相不看品质的么?
知道不少品牌的原料来源已经扩展到缅甸、泰国甚至印度么?
有赤佬说,我是大厂黑。若是以上言行侵犯到无良炒家的利益,说是“黑”也无不可,不过能不能拿出实例把我黑的一条条反驳回去呢?
3、因为茶业市场整体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现信息高度不对称性,因此消费者的无知与愚昧仍将对整个市场的风气纠正毫无帮助——可悲的是,真正能够倒逼生产的,仍然是期货市场而非消费市场。
5、或许未来具体到某个品牌或厂家,会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闹剧,但行业整体仍将与现在一样糜烂。
茶业是个小行业,它的许多表相无非是大环境在行业中的投影而已。比如去年开始的倒店潮,起码在北京,就以与三公消费苟合最为紧密的铁观音茶商为最盛。
作为仿制老生茶而创制的熟茶工艺,其工艺发展一方面仍将是稳定、高产、廉价的满足入门者与底层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熟茶本身的直接品饮价值将不断提升(熟茶黑与湿仓黑们,不知道有几个能够描述一下1900~1970年间的普洱茶历史与实际消费状况?)因此在未来,熟茶大堆渥堆与小堆渥堆将是两条互不干扰的发展路线。一个对应大众消费,一个对应小众品饮。
普洱茶市场在大陆真正兴起不过是本世纪这十来年间的事情,这个市场初级到还没有完成一个基本的动作——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