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小青柑茶膏 > 衍生品 >

竹筒茶——承载着古之赞誉的竹与茶完美融合

时间:2023-09-11 10:50来源:茶语 作者:茶语浏览: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大多爱竹。关于竹的诗词歌赋实在不胜枚举: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在礼仪之邦,茶是待客之道;在文明古国,茶是古之贡品。竹与茶,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两种载体。而两者相结合,则是一种醇
普洱茶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大多爱竹。关于竹的诗词歌赋实在不胜枚举:“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在礼仪之邦,是待客之道;在文明古国,是古之贡品。竹与茶,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两种载体。而两者相结合,则是一种醇厚甘冽的舌尖体验,也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精神享受。
用茶的雅逊,填满竹子的度量;把竹子的甘冽,融入茶的香醇。在彩云之南,两件代表着东方文明的事物完美融合——竹筒茶,蕴含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及文化底蕴。
云南原生茶文化:兼备竹与茶之特长
“腊跺”是傣语中“竹筒茶”的意思。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饮茶过程中,将茶叶与竹完美融合,形成了丰富灿烂的竹筒茶文化,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用竹筒做茶,将普洱毛茶装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边捣压边烤,直到将茶叶烤干为止。竹筒茶制作最讲究烘焙竹筒的工艺茶香和竹香的完美交融,才是云南普洱竹筒茶的精髓。
在这些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的工艺中,烤制火候至关重要。火大则焦、火小则竹汁浸润不均,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指尖触摸千万次,边烤边舂边添柴火,充满协调之美。这不仅是烤制工艺的展示,同时也是一次视觉的享受。
经反复填装茶叶烤制后,还需二次烘烤,温度宜先低后高。烘烤时间大概一周左右,直至摇动竹筒,茶叶响动时即可出烘房冷却。待茶烤干后,破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能清晰地看到茶柱表面带有白色或黄白色的丝状或小片状竹壁膜。
 
臻选原材:取竹与茶之精华
除了匠心独运的工艺之外,竹筒茶的原料选择也颇有讲究。并非所有的竹子都适合做竹筒茶,也并非所有的茶叶都契合竹筒茶。
云南普洱茶集团的3个团队、12个人,历时180天,经过13次研发烤制,在50000根甜香竹中精选5000根,5次打样调整,才终于研发出这款醇厚甘冽的竹筒茶——凌云。
毛茶甄选板山皇家贡茶园野放型大树陈料,制作出的晒青毛茶具有条索肥硕显毫,滋味醇厚,花蜜香明显的品质特点。优质的原料也让竹筒茶“凌云”具有了既满足当下品饮,更注重产品后期转化的特征。
 
而竹筒的来历亦不平凡。精选勐海两年生鲜、甜、多汁的野生甜香竹,截取粗细大小适中的竹段,砍伐后需当天使用。
因茶叶极易吸味,烤竹的特殊竹香渗入茶叶中,饮来既有茶香,又有竹香,滋味甜醇甘爽,口感丰满,汤色金黄明亮。竹香和茶香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
《本草纲目》记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可见无论茶或是竹,对人体均有益处,也让“凌云”兼具了品饮价值与文化属性。如此天作之合,还不赶紧“一饮为快”!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云南普洱茶 晒青毛茶 茶文化 竹筒茶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拉祜族竹筒茶烤茶
拉祜族竹筒茶烤茶
一盏青灯 一杯清茶
一盏青灯 一杯清茶
苦如茶 香亦如茶
苦如茶 香亦如茶
如茶般无贵无贱无虚无假
如茶般无贵无贱无虚无假
感动于饮茶
感动于饮茶
爱茶之人 用心泡茶
爱茶之人 用心泡茶
散茶的存放方法
散茶的存放方法
评判普洱茶好坏的标准
评判普洱茶好坏的标准
怎样储存保存茶叶的营养
怎样储存保存茶叶的营养
武当道茶文化传承
武当道茶文化传承
桂平西山茶发展历史
桂平西山茶发展历史
桂平西山茶特征
桂平西山茶特征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