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普洱茶已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品饮的一部分。作为饮茶、爱茶者,倘若不了解普洱茶,殊为遗憾。
历代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茶叶的药用记载,如唐代的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就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陆羽的《茶经》里也有茶叶的药效记载,说茶是可以“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尽管普洱茶的历史比较长,但普洱茶的药用记载要晚一些。这可能与普洱茶之出滇南而进入中原,其路艰难遥远及当地的文明程度有关。
古书上的记载主要有以下这些:
(1)明代万历年间的王庭相在《严茶议》中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2)清乾隆三十年(1765),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茶膏)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桑颡,受热疼痛,用(茶膏)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者,研敷立愈。”
又说:“治疮痛化脓,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后敷洗患处,神效。”“治体形肥胖,油蒙心包络而至怔忡。普茶去油腻,下三虫,久服轻身延年。”
还曾说:“普洱茶昧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消胃生律,功力犹大也。”从赵学敏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普洱茶的清热解毒功效,降脂去腻功效,去胀通便功效、醒酒解风功效等多种医用价值。
(3)清代王土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茶微苦微甘而凉……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由此可见,普洱茶能治初起之霍乱、痢疾等症。
(4)吴大勋在《滇南见闻录》中言:“其(普洱)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5)清光绪《普洱府志》卷之十九载:普洱“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温,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6)清代张庆长撰《黎歧纪闻》中言:“黎茶粗而韶、饥秘积食,去胀满,陈者尤佳。大抵味近普洱茶而功用亦同之。”
(7)清人张鸿的《滇南新语》中说:“滇茶,昧近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
(8)清人方以智稿,其子方以通、方以覆等编的《物理小识》中说:“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9)清代的王昶《滇行日录》中也记载道:“顺宁茶味薄而清,甘香益齿,云南茶以此为最。普洱茶味沉刻,士人蒸以为团,可疗疾,非清供所宜。 ”
(10)清代黄宫秀的《本草求真》说:“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纤芥滓秽不受,味甘气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降,炙灼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有效。但热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饮茶能入肾消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 ”
(11)在《本经逢源》书中有载:“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 ”
(12)在《普济方》中载:“治大便下血、脐腹作痛、里急重症及酒毒,用普茶半斤碾末,百药煎五个,共碾细末。每服二钱匙,米汤引下,日二服。”
(13)《验方新篇》中载:“治伤风、头痛、鼻塞:普茶三钱,葱白三茎,煎汤热服,盖被卧。出热汗愈。”
(14)《圣济总录》中载:“须霍乱烦闷,用普茶一钱煎水,调干姜末一钱,服之即愈。”
(15)《百草镜》载:“闭者有三:一风闭、二食用、三大闭。唯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容斋子患此,已黑暗不治,得此方试效。”
(16)《本草备药》中“茶能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
在以上这些论述中,前10个是个人的著述和方志,后几个是药书里的药方。其中又以清人的论述居多,这也与清代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有关。不过,我私下认为明代的王庭相的论述可谓高山景行。从上面的引用中,我们可以看出,清人的很多论述多是根据前人之论而加以发挥。而清人黄宫秀的论述很详细,囊括诸家要说。从这些论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们总结了普洱茶的具体功效为:
(1)提神解渴,安神除烦。
(2)消食解腻,化痰祛胀。
(3)刮脂清肠,通便利尿。
(4)清热解毒,消暑止痢。
(5)祛风解表,醒酒护肝。
此外,还有明目健齿,疗疮止泄等功效。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茶的药用功效并不是直接对准病症来去疾化疴的,而是作用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之中,通过人的新陈代谢,间接地起到去毒疗病的作用,这也是古人“食饮同宗,药食同源”的饮食医药理念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