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通过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三种途径分别给小鼠当年普洱茶茶和30年普洱茶,灌胃组在给药4h后眼球取血,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组在给药3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的含量。
结果:实验组三种给药途径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0、IL-4含量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种给药途径中,腹腔注射普洱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
结论:不同年代的普洱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普洱茶的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生物功能可能是通过对肠粘膜系统中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发挥的。
讨论:
从数据分析来看,对大多数细胞因子的表达,腹腔注射的效果比灌胃和尾静脉注射都显著,这可能是普
洱茶主要是在肠粘膜系统发挥作用的原因。肠道是一个最大的开放系统,也是机体和外部环境相互应答的最主要的系统。肠粘膜中的肠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NK 细胞等在受到刺激后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进而影响产生细胞因子的免疫细胞及其他细胞,最终发挥介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并进行调节等一系列免疫调节功能。而食入的普洱茶经过胃肠消化系统可能有很多变化,如在受胃中强酸环境和肠道碱性环境的影响后某些功能成分可能发生一些变化,或在肠道中被细菌利用等。而静脉注射使普洱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避开了如APC细胞、树突细胞等许多免疫细胞,因而就无法实现细胞因子同这些细胞的免疫应答。
Plata-Salaman C R对学生的行为和饮食习惯调查表明,免疫系统的介导分子-细胞因子的确可以影响学生的饮食习惯[3-6]。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通过外周血免疫过程和脑神经活性之间起到双向通讯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发烧和厌食(anorexia)。IL-1β是一种促炎性的细胞因子,且IL-1β可以增加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水平,从而导致摄食的抑制。TNF- α,已知是一种恶液素(cachectin),也在小鼠中介导减轻体重并被建议为食欲抑制因子[7-8]。同样,用TNF-α处理可以诱发神经性食欲减退和疲劳[9]。本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当年普洱茶还是30年普洱茶都抑制了TNF-α、IL-1 β的表达,这与普洱茶的消滞开胃、喝茶消食的功能不谋而合。而且30年普洱茶对IL-1β的抑制效果要高于当年普洱茶。
由本实验结果可知,普洱茶能显著影响细胞因子的含量,如促进抗炎性的细胞因子(IL-10、IL-4)分泌,抑制一些抑制食欲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普洱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随年份的不同有所差异:对IL-4、6、10细胞因子的表达,当年普洱茶的效果要比30年的普洱茶好。而对于IFN-γ、TNF-α、IL-1β年代久的普洱茶效果要好些,这可能是由于普洱茶中的活性成分,有的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所增加,有的随着储存时间增长所减少,有的则不变引起的。因此不同年代的普洱茶生物学功能有所不同。这就为选择不同贮存年代普洱茶的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
酽普评语:本文对普洱茶不同年份的尝试研究很有新意,但是研究的局限性也较多,先说说局限性。
1,普洱茶茶样
评论:中国缺乏普洱茶标准样品库,这给科研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普洱茶的研究大多由不懂普洱茶的学者进行,这对于普洱茶的研究有很多误解和危害,应该建立普洱茶研究标准规范,对概念、采样、研究人员的准入门槛都要有严格规定,否则结果也是不十分可靠的,浪费纳税人的钱养活所谓科研人员。
云南思茅滇桂茶厂位于思茅市石龙路,建于1994年.该厂以生产普洱茶和广西茉莉花茶为主。怎么可能找到30年的该厂产品呢?!天福的普洱茶品质本身较低,不能代表普洱茶,因此不能用来做为科研样本。并且茶样应当注明生茶还是熟茶。我建议用有历史传承的大厂的茶样做样本,如勐海大益、下关松鹤或中茶。新茶和陈茶要从厂家和代理商购得,并且考察标准的仓储条件结果,建立国家标准普洱茶库是最佳的选择。其次,茶叶的保健研究应当由茶叶系和医疗院校合作,不懂普洱茶的人怎么能研究普洱茶呢?!
2,研究效应指标,文中所列的各种免疫指标都是在实验方法处理动物后三个小时取样检测的,这说明所研究的是普洱茶给即刻免疫调节带来的影响。而不能泛化为各种类应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有四大类,各有各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因此对于食品的保健研究应当由医学院校参与,建立良好的普洱茶免疫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局限性较大。
3,结果显示当年新茶和“陈茶”在不同免疫指标上不一致的变化,比如,当年普洱茶对细胞因子IL-6、IL-10、IL-4水平上升的影响效果较为显著,而对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的下降影响效果则不如30年普洱茶。IFN-γ的激发老茶高于新茶。等等。这些研究可靠性不大,因为茶样的问题!其次,免疫介质互相复合作用,单独免疫介质的变化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除非是整体的变化。本文中绝大多数的炎症因子通过普洱茶获得下降,而免疫因子提高,对于抗应激和抗感染可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总结:本文在普洱茶的新老功效区别上作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非常不错,应该给予肯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从设计上看,观察效应给茶后时间太短,应当增加不同时间段的取血。增加炎症细胞形态和组织学的检测,比单独的因子检测更有说服力。即刻免疫介质的改变并不能说明长久的结果,应该侧重讨论应激状态下普洱茶调节免疫的作用更符合本文的研究设计。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