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辑一行到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西坪镇松岩村,国家乌龙茶铁观音非遗制作技艺传习所,详细了解乌龙茶制作技艺流程,并与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月德一同体验摇青技艺,体验安溪铁观音摇香摇韵等技艺技巧,详细了解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的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
考察中,连辑对安溪县开设非遗制作技艺传习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乌龙茶制作技艺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要求,要充分发挥非遗技艺传习所的作用,收徒授艺,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制加工等环节将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要弘扬茶人的匠心精神,创新传承方法,加强技艺传承传习所的建设,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头作用,助力茶产业发展腾飞。
安溪乌龙茶铁观音非遗制作技艺传习所成立于2015年12月,2016年4月正式揭牌,免费对外广泛招收学员,开启了茶界技艺和文化传播的新模式。主要内容有优良纯种茶树苗木繁育、茶叶种植、茶叶采制加工、茶叶审评拼配,制茶技艺传授、茶文化整编与传播,茶文化休闲体验等。
安溪铁观音制作“非遗”迎来新时代:向“世界遗产”挺进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作为我国茶类中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走过了漫长的数百年,迎来了全面弘扬的崭新时代。2008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中,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榜上有名,目前正向“世遗”挺进。
史载,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铁观音的实际,创造出一套乌龙茶铁观音“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并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在全县的分布范围随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各不相同。清初时主要分布于西坪、虎邱、大坪、芦田等乡镇;至清末已传遍我县全境。特别是近年来安溪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县铁观音种植地区不断拓展,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广泛传播。
历经代代茶人手手相传,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薪火日盛,制作工艺日益成熟。国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八马茶业的王文礼和魏荫茗茶的魏月德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们不断创新制作技艺,由最初的脚揉手捻,发展为现在的采摘、初制、精制三大部分。初制含十道工序,即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精制含六道工序,即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如同一把不熄的火炬,必将手手相传,迎来全面弘扬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