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
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与国外相比,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重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力度不足。就全球来说,日本、美国和西欧茶叶深加工消耗量占比达40%到90%,而我国茶叶深加工消耗量只有6%到8%,发展空间、潜力非常巨大。
我认为茶叶深加工产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力。一要严格控制茶叶深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凸显茶风味的同时确保安全性,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立足的生命线;二要加大应用技术创新,拓宽跨界广度,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三要多元融合发展,提高市场对产业的拉动力,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的驱动力;四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产业建设有序发展,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的技术保障。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终端产品研发是未来发展主流
现在的技术已经基本可以达到提取茶叶中任何一种单一成分,但是安全、纯度、效率问题还需要利用专利技术进行攻破。
针对未来的产品功能,我认为有三个突破口——针对性、广泛性、扩张性。
一定要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把茶叶功能成分作为整个深加工的核心,这是构建一个大的竞争行业的关键。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植物保护和环境友好都是功能性的,有这些要素,深加工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
绿色化 浓缩化 功能化 个性化
中国化妆品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朝阳产业,茶叶提取物是家用化学用品或者是化妆用品研究开发的热点方向。日用化学用品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化、浓缩化、功能化、个性化。这个方向和茶产业在这个领域的渗透也是有关联的。绿色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包括所用的原材料绿色,产品的制备过程绿色,排放绿色,产品使用绿色,使用完的废弃物的排放也要绿色;浓缩化,和洗涤剂的一些技术相关;功能化强调两点,功能性的效果、功能化的利用,而且茶制品在日用化学用品未来的使用主要是在这方面;个性化是我们化妆品的潮流,体现个人的特色。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士康:
消化过剩产能 茶产业就有机会
中国茶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这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更多的资本流入茶产业;第二,国家相关部委有近50项支持实体经济的产业政策与茶业密切相关;第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策给最具生态特征的茶业带来机会;第四,文化兴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最具文化底蕴的茶业带来发展契机;第五,大健康时代到来,给具有健康特征的茶业迎来机遇。第六,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里,茶是最有效的载体。
目前茶产业面临不断增长的供需失衡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用茶方式下,茶资源存在巨大的功能浪费。对茶叶的采摘利用,从时间上看,只有30%左右的茶青被采摘利用。在传统的饮用方式下,茶叶中只有30%左右水浸出物被利用,70%的水不溶物被丢掉。如果能把过剩的产能消化掉、把丢掉的功能利用好,我国的茶产业就有机会。
日本中国茶协会、世界茶联合会会长王亚雷:向日本的茶叶深加工学什么
在日本,除了茶饮料以外,还有其他多种用途。比如空调中间用的过滤器里面有茶的再加工成分,做茶叶的人的名片里也有茶,甚至于一些拖鞋里面都有茶的深加工成分,但这些产品不是每个人都使用,因为成本大,价格比较高。还有在年三十的晚上,全日本吃荞麦面,里面就加了茶。
我这次来之前,询问日本相关部门和组织,日本的深加工市场有多大,他们表示没有办法统计,唯一能统计的就是茶饮料。我之前有幸也参加了第一届的深加工的研讨会,这次再来参会,感觉中国的深加工发展得非常快。据我所知,现在多家大学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相信,未来我国的茶产业深加工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缓解产能过剩、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都会有帮助。
大力发展产业深加工企业、大幅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我国茶叶产品结构、促进我国茶产品发展,势在必行。
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为处于茶叶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以及跨界投资者,提供一个针对茶叶深加工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探讨平台,透过这个平台,推动茶叶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开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论坛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热议,为身处新商业格局风云形势下的传统茶企进行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维。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