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跨越时空近300年的万里茶道再一次引发了共鸣。
在政协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一份由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亚隆起草,数十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的《着力创新弘扬文化做强鄂茶》的提案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与热议。与此同时,肖勇、何建刚等一批在宜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也纷纷发声,为宜昌乃至湖北茶产业崛起,打造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鼓与呼。
一份份提案、建议的背后,凝聚着代表和委员们的集体智慧,彰显着茶文化自信。
渊源
关于这份提案,省政协委员何建刚是第一个附议者。这次出席省“两会”,他带来了6份提案。其中,他最为关注的仍是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复兴万里茶道东方茶都”。
身为本土制茶企业的领军者,何建刚的目光并不仅仅停留在生产经营上,他的愿望是“复兴万里茶道的辉煌历史,重振宜昌的茶文化自信”。
为了这个愿景,何建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忙着收集整理与宜昌茶产业相关的史料、物料,以及联合相关学者专家调研查证宜昌在万里茶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他及一批对茶文化传承有着浓厚情结的茶人努力下,这段看上去离我们有点远的历史,开始清晰而真实地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宜昌产茶历史悠久,资源禀赋出众,是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明清时期,以宜红茶为代表的宜昌茶叶已成为朝廷贡茶,并通过万里茶道远销欧亚。“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通道。”提案发起者李亚隆说,“复兴万里茶道文明,加强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宜昌发展意义重大。”
契机
就在不久前,这条位于五峰的古茶道与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武汉大智门火车站、襄阳城墙和码头等一道,被列入湖北省拟定的“万里茶道”申遗推荐点名单。
列入申遗推荐名单,意味着可借助“万里茶道”复兴的区位优势,重振五峰作为茶产业源头的欣荣。
但在省政协委员李亚隆看来,这依然不够。
他指出,所谓茶道并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一条路,而是一条多起点、多终点、呈网状分布并长时期存在的文明、贸易交流通道,五峰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在更加纵深的意义上,扮演着生产运输、开埠经商、文化延习角色的整个大宜昌,其实都应该成为‘万里茶道’的重要元素。”李亚隆说。
比较遗憾的是,在如火如荼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中,除了五峰以外,宜昌在茶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痕迹不算明显。
为此,李亚隆曾带领相关团队远赴茶产业集大成之地——福建走访取经,并结合宜昌特点,在创新发展、培育龙头、文化为魂、工匠精神上提炼出助推宜茶发展的要义。
为此,委员何建刚也曾参与《万里茶道全图》研讨工作,就宜昌在万里茶道节点城市中的定位献智出力。
这些行动和努力,都化作了今年省“两会”中响亮的“宜昌好声音”。
愿景
“作为一名从事茶业近30年的老茶人,我深深感受到,茶叶是革命老区的宝贵绿色财富,关系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1月15日,省人代会开幕当天,省人大代表肖勇带来了他的“两会”献礼——一封写给省委的信。这封信里,他以一个国家农业产业发展龙头企业负责人的身份,结合当前全省茶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他说,湖北复兴茶路,对接国家战略,意义重大,且有“王牌”在握。肖勇所说的“王牌”,其底气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宜茶的地位和作用。
肖勇说,湖北茶区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产业关乎数百万茶人生计,建设茶叶强省,有利于涉农工作更接地气。
这一建议,也与李亚隆等委员的思考不谋而合。而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推进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片区扶贫攻坚”也被作为扎实推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政策在前,代表委员建言履职更有底气。
他们说,要开展茶区与茶叶相结合的命名实验,建议以宜昌市为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他们说,要推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宜红茶公用品牌。
他们说,要把茶叶上升到省级发展战略,并列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绿色生态产业、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富农优势产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先试产业”,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茶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举全省之力打造全国一流茶叶强省。
鼓与呼之下,宜昌终将不负万里茶道之名,在重振宜茶辉煌之路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