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家底”。当人力、土地成本优势趋弱,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让“家底”更厚实?贵州茶企一手抓规模与转型,一手抓创新与技改,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其中,2016年,贵州茶叶产量达到17.4万吨,增长了47.5%,增速迅猛,折射出贵州实体经济换挡升级的显著效果。
绿水青山间,贵州“新实体经济”正崛起 。
来自贵州的全国知名红茶
从贵阳到湄潭的高速路上,数十块“遵义红·红天下”的广告牌不禁让人无限遐想,在绿茶大省贵州,一支红茶——“遵义红”异军突起,一举跻身全国十大红茶。遵义红,何以红遍天下?
遗憾的是,岁月更迭中,“湄红”制作工艺失传。
某知名电商网站上,遵义红品牌正在热销。
2007年,福建武夷山人叶文盛在当地一些老茶人的帮助下,结合福建工夫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加工工艺,试图探索出适合湄潭红茶制作的生产工艺。湄潭茶园的“601”、“苔茶”、“419”、“福鼎”等中小叶品种茶青,经福建制茶师有机拼配后,制出的红茶外形紧细园直、油润、金毫显露、匀齐净,内质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叶底嫩芽、红匀明亮,充分张扬了回甘好、香气浓、耐泡等名优茶特点。我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品过该公司的红茶后,大加赞赏,说该红茶是“湄潭茶叶品质与福建工艺的最佳结合”。
2014年,遵义红成为贵州省重点打造茶叶品牌之一。
擦亮品牌 打造规模
“智慧茶园”只是贵州琦福苑茶业公司在高台镇建起的万亩茶园的一个部分。2012年,叶文盛选址湄潭县高台镇,创办了贵州琦福苑茶业公司。
品质是企业的灵魂,品牌是企业的思想。在琦福苑、在贵州的众多茶企发展中,夯实品质,擦亮品牌,成为共识。
2016年,琦福苑完成了2000吨茶叶生产加工。
按照“跳出茶叶做大茶产业”的思路,琦福苑为未来发展定下了目标——建成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铁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琦福苑先后取得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食品经营许可证、出口食品企业备案、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等认证资质。
四年发展,如今的琦福苑旗下,724亩自有有机茶园及10000亩(非自有)无公害茶园正在蓬勃壮大。“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形成以基地为龙头的有机茶产业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带动了湄潭县高台镇1500多茶农增收致富。2016年销售额突破7100万元,合作企业名单上,中粮集团、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赫然在列。
作为一家传统实体经济企业,琦福苑正在释放着无限生机。
融合发展 驶入“新实体经济”航道
传统实体经济走向“新实体经济”的核心,除了技术创新,还有融合。
不断壮大的琦福苑,一边及时调整产能,优化投入结构,一边积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2017年,通过优化产能,融合发展。琦福苑,正在驶入“新实体经济”航道。
随着琦福苑旗下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的逐年扩大,一些问题逐渐浮现。采摘速度跟不上种植数量,导致企业增产不增收;投入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政策偏重于茶产业前端茶园建设,导致企业出现了产能过剩。
为此,2017年琦福苑将“优化投入结构,尊重市场规律”写入企业开年大事记,通过评估市场规律,优化投入结构,强化企业实力。
去产能的同时,更要拓市场,融合互联网发展模式。
随着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变化,线上销售模式凸显出更大优势,年轻消费者更喜欢在网上购物,茶叶的属性又具备互联网流通优势。琦福苑积极布局线上销售,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一个15人的电子商务团队正式进入企业,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等优质电商平台开通了官方店铺,希望通过互联网快速获悉消费端的变化,运用大数据工具让企业生产出更受用户欢迎的“那杯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