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的重视下,我市茶产业得以蓬勃发展,咸安、崇阳等县市区,纷纷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种茶。在赤壁市,也提出“擦亮千年品牌,打造百亿茶业,重振万里茶道,造福亿万民众”的发展战略,青砖茶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而今,赤壁市又闯出一条发展茶产业的新路子,通过将茶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拓宽了地方群众的脱贫方式,保证了茶基地的建设,令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技术指导先行 保障服务体系
“贫困户中,90%的人没有接触过茶叶,他们不懂茶叶种植、管理技术,顾虑很多。”赤壁市茶产业发展局局长李新华说,为了打消贫困户的疑虑,茶发局组织专家对村级集体建园与贫困户自建茶园的,从建园选址、建园方案、品种搭配、苗木种植、苗木管护全面跟踪服务,并实行责任到人制,给每一个村和自建园户制定日常管理方案。
“何时除草、何时打药、何时施肥,都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表。”伙铺镇董家岭村58岁的妇女张银珍说,有了专家们的指导和督促,她一点也不担心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会不好。
据悉,作为赤壁市重点扶贫村,2016年,董家岭村娘娘山500多亩荒山被开发,现在满山都能看见农户劳作的身影。市茶发局茶叶专家多次下村,与当地农户一同劳动,为茶农们提供技术支持,令娘娘山重焕生机。
牵线搭桥入股 劳力有效转化
来到赵李桥镇蓼坪村,贫困户黎小平忙碌在该村去年才开辟出的300多亩茶园内。黎小平是廖坪村的贫困户,1994年,她丈夫因患尿毒症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由于体弱多病,她不能干过重的活,一家人仅靠几亩薄田度日。去年,黎小平在茶发局的介绍下,就近到周边的茶叶基地务工。一年干4、5个月的活,固定工资能拿七、八千元,这为他们一家解决了大难题。
“在廖坪村,类似的贫困家庭还有11户,他们手头上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像其他的贫困户一样建议他们建茶园肯定不现实。”李新华说,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廖坪村周边的茶叶种植大户、茶叶企业多,“为什么不牵线搭桥,让贫困户去茶企务工?但是光就业也不够,他们得不到长期的保障和照顾,干脆让他们以劳力入股。凡是与贫困户签订就业,并确保年增加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的,企业和大户将享受一定的奖励政策。”
当“劳力入股”模式在廖坪村小试成功后,茶发局又迅速在赤壁全市推广该模式,为贫困户和茶企种植大户牵线搭桥。目前,赤壁8个乡镇14个村共计完成了128户的牵线搭桥工作,基本实现了长期脱贫。
截至目前,赤壁市已先后帮助7个贫困村新建茶叶基地1427亩,并按照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聘请贫困户管理茶园等方式,辐射带动88户贫困户;全市非贫困村业主兴建的扶贫茶叶基地达到600亩,吸引了38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