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转型”是湖北竹山茶产业的出路

时间:2018-06-20 14:11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1日,经过近十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茶叶产业已跃升为湖北省竹山县农业第一大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竹山茶叶产业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与挑战。转型是今后竹山茶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惟一出路,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竹山茶叶产
普洱茶
 
 
    1日,经过近十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茶叶产业已跃升为湖北省竹山县农业第一大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竹山茶叶产业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与挑战。“转型”是今后竹山茶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惟一出路,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竹山叶产业“转型”到底应该转向哪里?如何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
 
  首先,要搞清竹山茶叶产业应该转向哪里,要明确竹山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先找准竹山茶叶产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跳出竹山看发展,很多专家认为,竹山茶叶产业最大的优势是生长环境。竹山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有秦岭、大巴山、武当山等群山,境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且工业企业少,生态环境好,各种污染小。优越的环境造就了竹山茶叶优异的品质,竹山茶叶不仅长势良好,而且高香爽口、病虫害少,施药少、农药残留低,因此竹山是发展生态、有机、高香、出口型茶叶理想的地区之一。目前竹山茶叶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用“八多八少”概括,即:重视建园的多,重视管理的少;低老幼龄茶园多,高产高效茶园少;高档芽茶采摘多,夏秋普茶利用少;加工绿茶的多,加工其它茶种的少;小型加工作坊多,标准化加工车间少;弱小茶叶企业多,真正有示范带动能力的规模茶叶企业少;注册的茶叶品牌多,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少;立足本地销售茶叶的多,将茶叶销售到外地的企业少。竹山茶叶产业转型的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竹山茶叶产业迈入新的健康发展轨道。
 
  其次,才是具体“怎么转”的问题。竹山茶叶产业转型发展,在具体操作上,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发展信心与目标上,要由“摇摆不定”转为“坚定不移”。在发展茶叶产业上要持之以恒,不能因为暂时遇到挫折与困难就动摇信心。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咬定目标,鼓足把茶叶产业发展成竹山“第一富民产业”的勇气,拿出强有力的措施把该产业向前推进。
 
  二是在发展方向上,要由“盲目趋同”转为“特色制胜”。要突出竹山茶叶的“特色”,充分发挥竹山茶叶的品质与环境优势,在抓好“生态”、“有机”上下功夫,在彰显“高香”、“富硒”上多努力,在“茶水(药、矿)结合”、“出口创汇”上做文章,走富有竹山特色的茶叶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
 
  三是在产业布局上,要由“遍地开花”转为“突出重点”。要打破乡镇界限,在境内规划出最适宜建设茶园的区域,集中力量支持建设“两大茶区”。一是以“大观山”为核心,辐射得胜、竹坪、秦古、大庙等乡镇的“西部茶区”;二是以“大泉山”为核心,辐射上庸、深河、溢水、官渡等乡镇的“南部茶区”(或“环圣水湖茶区”),其它地区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在两大茶区内要突出“主业”,在管好现有茶园基础上,将更适宜茶树生长的耕地逐步改建为茶园。西部茶区要充分发挥二高山水田坪地面积较大优势,突出抓好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建设,努力提高茶叶产量,做好茶叶出口文章。南部茶区要充分发挥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重点抓好已建茶园的管理与环境改造,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占领茶叶高端市场。
 
  四是在基地建设上,要由“以量为主”转为“以质取胜”。要控制建设进度,突出建园质量,确保建设一块、成园一块、高效一块。要改茶叶“上山”为茶叶“下田”,舍得拿出“当家”田地建设茶园,改善茶叶生长的立地条件。要把积温偏低、水源不稳,种植水稻产量不高、风险较大的二高山、高山水田逐步起旱,改造成效益更高、旱涝保收的高标准茶园。要改茶籽点播、有性繁殖为主为栽植优良无性系茶苗为主,提高茶树的良种普及率和茶园整齐度、鲜叶产量和最终效益。新建茶园要以能够机械化采摘为目标,提高建园标准与质量。茶园必须按照标准化要求实施抽槽、施肥、换土;无性系茶园要坚持本地育苗,严把栽植季节、栽植质量和栽后管理,确保一栽全苗、三年成园、四年丰产。
 
  五是在茶园管理上,要由“全面发力”转为“分类管护”。要高度重视已建茶园的后期管理,改“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以管为主”。要根据茶园具体状况和目前人口流动实情,对茶园实施分类管护。幼龄茶园要科学套种,强化施肥、修剪、中耕、除草管理,使其快生长、早成园,早投产、高效益;环境条件适宜、立地条件好的茶园,要按照机械化采摘标准进行修剪改造,使其适宜机械化采摘,努力破解当前采茶工严重不足、工价过高难题;坡度较陡、土地瘠薄,立地条件太差,距离住户较远,改造管护难度较大的茶园,可以任其自然生长,改善生态环境。要通过“分类管护、扶优汰劣”,解决目前平均用力面积过大、单位面积投入不足,部分茶园荒芜严重,丰产茶园比重过低等问题,争取实现“以少胜多”。
 
  六是在茶叶质量安全上,要由“一般产品”转为“绿色有机”。在茶叶出口上要超前谋划,要从环境选择、基地建设、农资投入和茶园管护上抓起,坚持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三废”、生活垃圾污染的地区建园,坚持使用有机肥料、安全农药,根据建设目标,将“无公害农产品”或者“有机农产品”标准贯穿于茶叶生产、加工、运销全过程,使产品符合国际、国内市场要求。尤其是在茶叶病虫害防治上,要尽量使用农业、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尽量控制使用农药、激素、除草剂等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数量,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必须使用农药时,要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其次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高效农药,并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限,防止对产品与环境造成污染。要抓好茶叶基地、产品的绿色认证与质量安全监管,以点带面促进竹山茶叶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七是在生产经营规模上,要由“过大过小”转为“规模适度”。要积极推进茶园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改变目前人均面积过小、经营过于分散,“粮农”兼职“茶农”一心多用,致使茶园管不了也管不好;同时也要防止贪多求大、盲目扩张,导致建设管理过程中请工过多、投入过大、成本过高、效益偏低等问题。经营规模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与投入水平、管理能力相适应,坚持“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建议一般茶农经营规模控制在10~20亩,企业核心基地面积控制在200~300亩。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资金支持与项目扶持上,由面向千家万户“撒胡椒面”,转向突出重点企业、种植大户,尽量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种植大户的引领作用,用规模化推动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只有规模适度,才能真正将茶园管好,将效益提高。
 
  八是在经营方式上,要由“单打独斗”转为“互助合作”。要改变过去众多茶企占山为王、各自为政,众多茶农自采自收、自谋销路“小而散”的经营方式,加强政府引导,鼓励支持茶企、茶农间开展合作,组建茶叶合作社、茶叶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的茶企、茶农团结起来,形成“规模茶企引领、众多茶农支撑、资源利益共享、责任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使各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进而构建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减少重复建设与各种“内耗”,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矛盾,增强抗击风险、开拓市场能力。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通过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标准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解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过大,难以融入大市场等问题。
 
  九是在茶叶加工上,要由“一枝独秀”转为“百花齐放”。要改变过去单纯加工绿茶,过于偏重“高端芽茶”,追求“高价格、高利润”做法。除加工绿茶外,还要在红茶乌龙茶茶砖黑茶)等其它茶类上加大研发力度。要顺应当前形势,增强企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抓好春季芽茶采摘与高端“名优茶”加工的同时,更加注重夏秋季茶叶的采摘与大众化“普茶”的加工利用,提高鲜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要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按照国际市场要求做好鲜叶收购与加工,努力打通外销渠道。要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积极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叶保健品等,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十是在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上,要由“五指用力”转为“重拳出击”。要改变目前竹山茶叶品牌过多、过滥,品牌建设投入分散,在外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开拓力强的茶叶品牌现状。要借鉴“武当道茶”整合经验,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将众多品牌整合到“圣水”旗下,集全县之力打造“圣水”茶叶品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对“圣水”品牌的宣传,不断提升“圣水”品牌的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齐心协力唱响“圣水”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将茶叶产业与竹山的其它优势产业相结合,积极探索茶水(堵河源头水)结合、茶药(名贵中药材)结合、茶矿(天然绿松石)结合、茶游(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结合,使几大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要进一步挖掘竹山深厚的“茶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使竹山逐步实现由“茶区”向“茶乡”的转变,进而实现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的跨越。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生物农药 茶园管理 采摘标准 茶文化 深加工 普洱茶 乌龙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结构性炒作,推动普洱茶产业的
结构性炒作,推动普洱茶产业的
浅议深圳茶博会能为茶产业做点
浅议深圳茶博会能为茶产业做点
第9届中国(深圳)茶产业博览
第9届中国(深圳)茶产业博览
第4届中国(南宁)国际茶产业
第4届中国(南宁)国际茶产业
第3届中国(青岛)国际茶产业
第3届中国(青岛)国际茶产业
第2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
第2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
2014中国(南京)国际茶产业博
2014中国(南京)国际茶产业博
第3届中国(长春)国际茶产业
第3届中国(长春)国际茶产业
2014中国(大连)国际茶产业博
2014中国(大连)国际茶产业博
普洱茶产业壮大吸引新资本
普洱茶产业壮大吸引新资本
新资本齐聚广州抢滩普洱茶产业
新资本齐聚广州抢滩普洱茶产业
新资本进入普洱茶产业,是看好
新资本进入普洱茶产业,是看好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