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韩国茶道申遗”成为业界热门话题

时间:2018-06-26 09:56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韩国茶道申遗成为业界热门话题,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实在看不下去了,茶道是我们的!追根溯源,日韩的不少传统文化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并且在他们那里得到了世世代代的传承和保护,而作为缘地的我们却没有做到很好地守护和尊重。对此现象,您怎么看? 本期嘉宾 舒曼:《吃
 
   “韩国茶道申遗”成为业界热门话题,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实在看不下去了,茶道是我们的!”追根溯源,日韩的不少传统文化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并且在他们那里得到了世世代代的传承和保护,而作为缘地的我们却没有做到很好地守护和尊重。对此现象,您怎么看?
    本期嘉宾
    舒曼:《吃茶去》杂志总编
    程龙伟:知名茶人紫砂文化学者,事活动策划人
    黄胤然:《境•界》杂志主编,首位文字监理师
    毕晓军:茶行业实效营销模式定制专家,8年研究和服务茶行业
    陈骋:福建省耕读书院副院长
    日韩传统文化的演绎有其优势
    舒曼:申遗的标准,不仅仅在于考量“发源地”,更在于“现存项目的保护程度”。韩国之所以能把“端午祭”成功申遗,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仪式的保护程度远远超过中国。
    以此标准,“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作为“申遗”项目无疑是完备的。仅其在世界的知名度不说,日、韩两国的茶道组织就有上千个,从影响力角度来看,韩国的影响无疑比中国要大,日本更是如此。
    黄胤然:想起多年前韩国以祭祀为核心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时因信息不对称,和很多国人一样,以为韩国是“文化小偷”,联合国相关审核官员是“文化文盲”。但后来看到一个韩国端午祭的新闻片,只有短短五秒钟的实况,已足够让我彻底改变以往的想法。他们的仪式感、隆重感、系统感非常强。作为湖南人我们过端午节也就是划个龙舟吃个粽子闹腾一下完事,礼义仪轨荡然无存。
    传统文化究其“根源”更为重要
    舒曼:“日本茶道”的背景是从中国传入过去的禅宗,其核心就是“禅”,他们把中国黄梅五祖山松涛庵的“和、敬、清、寂”茶道宗旨作为日本茶道“四规”精神;韩国茶礼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清、敬、和、乐”四个字和中国“以茶礼仁”思想。
    无论是“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还是“韩国茶礼”中的“清、敬、和、乐”思想,其根源均出自中国。
    黄胤然:其实华夏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以某种形式在他国落地,也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事。在唐朝我们是文化顺差,就有了遣唐使;现在是文化逆差,为什么就不能有“遣日使”、“遣韩使”?从更广阔的时空格局来看,茶道花道香道,文化不靠血缘来占有和继承,神魂没有了,徒霸其名就能华盖天下了?
    中国对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意识
    陈骋:我们似乎很习惯于并擅长于,愤慨日韩的古城保存至今的唐风汉韵,愤慨日本的暗自精致,愤慨韩国的高调申遗,却往往忘了反省或脸红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溃败、文化失陷。中华文化里的优质基因,在人类文明长河的推进中被击打得七零八落,撑不起一个民族的坚韧脊梁。
    我们的汉唐文化西播东渐,在海外种下文明之花,至今时见花团锦簇,叫人艳羡。我们的泱泱文物乃至珍品国宝,或被抢被盗,或被偷被卖,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或民间藏家手中,往往得到珍视善待和专业保护,从而有幸躲过了种种运动与革命的破坏。百年千年后,陆续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倒是颇值得庆幸。
    程龙伟:这些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不利的。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弃或者说背离,这一百年以来都在持续进行着,从上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抛弃,一直到解放后,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使传统文化出现了巨大的断层,改革开放以后,大家一味去发展经济,以功利化、世俗化的取向来对待传统文化。
    “韩国茶道申遗”是一个警醒
    毕晓军:现在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什么没有申遗。即便今天我们抢先把茶道申遗了,后续没有重视也毫无意义。如果现在开始能够引起世人重视,形成良好的竞争,这对中国茶道的传播有很大的好处。
    此次韩国茶道申遗,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没保护好要被别人抢走了,反过来是对中国茶产业的一次警醒。我觉得中国茶界应该从现在开始反思,如何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何让年轻承接中国的茶道、中国的茶文化?这对我们茶界是非常紧迫的一个话题。
    程龙伟:这一百年以来,中国人没有很好地保护以前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里的这种精神和追求,能让我们在世俗纷争、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精神和心灵的皈依。对中国来说应该要有更多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精神的可贵,学会保护它们。
    陈骋:当我们的国力民心日渐强大,我们的文明进程重返正轨,我们的文化自觉逐渐强化,我们的民族气质、民众素质不断提升,那时候,自然会有更多珍贵文物回流,因为我们有能力保护并承传,乃至发扬光大。到了那一天,我们就不会再经常热衷于议论日韩抢我们的风头了,呜呼善哉! 
    传统文化根系仍在,重振未为晚
    程龙伟:我们的文化形态是自然、逍遥、平实,把各种“道”的东西融合在日常生活当中,尽管近一百年以来屡次遭到破坏甚至是停产,但是传统文化的根系依然非常发达,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的复兴是非常快的。比如说古琴,在解放初时,能够弹琴的老艺人不过一百来个,到了这几年古琴文化氛围很快就复苏起来。
    舒曼:我认为,“茶道”的根在中国,虽日本专美于先,但对“申遗”而言,完全不受影响。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魄力和勇气把本该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茶道”夺回来。这就需要我们茶界有一个共识,在此无须赘言。
    文化强者贵在争气和奋斗,我们要受辱而不馁,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使我们自己的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也“牛”起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必须通过科学发展观,大力增加对中国茶道或茶艺遗产的全方位保护工作,类似像别国“注册”中国文化的遗憾局面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道 茶文化 中国茶 茶产业 茶道 茶艺 紫砂 吃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说说茶道
说说茶道
中国茶道思想的哲理表达
中国茶道思想的哲理表达
朴素的茶道
朴素的茶道
茶道是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
茶道是人与自然交流的过程
茶道礼节
茶道礼节
日本茶道举办的茶事
日本茶道举办的茶事
茶道和人道
茶道和人道
中国茶道与佛学
中国茶道与佛学
万里茶道没有终点
万里茶道没有终点
悄然流行的新茶道干泡法
悄然流行的新茶道干泡法
国台办官员借茶道  比喻两岸之
国台办官员借茶道 比喻两岸之
茶道术语
茶道术语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