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旺苍县五举措加快推进黄茶产业化建设

时间:2018-06-26 14:31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黄茶,富含氨基酸、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与其它种类茶叶相比,名特优新稀兼备,色香味形效俱佳,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被称为绿茶中的黄金茶。近年来,旺苍县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引进黄茶种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业主带动、科技支撑、品牌创建模式,实现
 
   黄茶,富含氨基酸、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份,与其它种类茶叶相比,名特优新稀兼备,色香味形效俱佳,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被称为“绿茶中的黄金”。近年来,旺苍县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引进黄种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业主带动、科技支撑、品牌创建”模式,实现了黄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县黄茶种植面积达1230亩,其中投产面积30亩,年产值近百万元,市场销售均价达1万元/斤,且产品供不应求。以旺苍黄茶为代表的广元纯黄茶、广元黄茶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元纯黄茶还获得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其绿色、有机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四川区域性地方标准。
 
   (一)政府主导,高效推动黄茶产业。政府主导是关键,坚持不懈是根本。近年来,旺苍县围绕“巩固提升绿茶产业,突破发展黄茶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始终保持对黄茶产业的强劲推动力,促进旺苍黄茶产业健康有序高效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常委、副县长专门负责,相关部门具体推进,确保工作力量充实、保障有力;黄茶主产乡镇、村层层细化目标,逐级落实责任,构建了县、乡(镇)、村(社)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二是科学制定规划。邀请川内外专家、教授实地踏勘、充分论证,现场指导黄茶产业发展及设施建设,围绕做大、做强、做优黄茶产业目标,编制完成了《旺苍县2013年—2018年黄茶基地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黄茶产业发展规划,保障了全县黄茶产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定期召开黄茶专题工作会议,对全年黄茶产业发展工作进行集中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性深入黄茶主产乡镇,现场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强力推进工作进度。
 
   (二)广泛宣传,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宣传是先导,环境是基础。近年来,旺苍县大手笔、全方位、高强度地加强对外宣传,努力提升旺苍黄茶的知晓率和知名度,为黄茶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以会议推介扩大影响。先后赴成都等地举办了黄茶专场推介会,邀请国内知名茶学专家和省市县相关领导、茶商、新闻媒体莅临参会,广元黄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赢得了与会领导及嘉宾的一致认可,特别是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认为:因高纬度、富矿物质等因素造就了广元黄茶“三黄透三绿”的品质特点,氨酚比0.51以上,是一个品质相当好的茶,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好处。二是以广泛宣传激发热情。坚持把发展黄茶产业作为老百姓自己愿意、主动参与的民心工程来抓,始终在尊重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的过程中推进工作。借助坝坝会、院落会、政务村务公开栏、农村教育等宣传途径,对发展黄茶产业的目的、意义和发展规划、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广泛宣传,通过召开黄茶栽培培训现场会,组织乡镇干部、茶叶种植企业、茶叶种植合作社、茶叶种植能手到黄茶产业基地参观学习,努力造大黄茶产业发展声势,不断激发群众发展黄茶产业的热情和动力。三是以媒体宣传优化环境。采取电视宣传、城市LED、固定大型广告、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黄茶产业的宣传力度,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中有“声”、报刊上有“文”、生活中有“形”。精心制作了《杯中黄金茶,品味米仓山》旺苍黄茶专题宣传片,通过在黄茶推介会等节会上持续播放,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旺苍黄茶的认识和了解。主动邀请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旺苍黄茶,《农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旺苍黄茶产业进行了专题报道。特别是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市委书记马华等省、市领导先后前往调研指导,并对旺苍黄茶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夯实基地,努力扩大产业规模。基地是黄茶产业的“第一车间”,是推进黄茶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旺苍县始终把高标准基地建设作为黄茶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不断加大投入。有效整合扶贫、财政、水利、交通、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多元投入、捆绑使用的整合效应,积极推进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着力提升黄茶示范区建设水平。截止目前,已先后投入各类项目资金4400余万元,带动各类民间资本投入1亿余元,为黄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二是扩大基地规模。积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与生产规模相匹配,与区域布局相协调,以集中育苗、工厂化育苗为重点的黄茶良种繁育基地,全县计划到2017年建成良种母本园300亩、良种苗圃150亩,每年出圃黄茶苗1500万株以上(栽植面积3000亩)。同时,整合优势资源,连片规划建设,促进黄茶产业由点状向带状、块状集聚发展,全县计划到2015年建成黄茶基地0.4万亩,到2020年建成黄茶基地3万亩。三是突出发展质量。严格黄茶种植技术要求,制定了黄茶基地管理制度,统一采购优质的名优特新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中黄1号,按照“有机、高产、优质、高效”建设要求,栽管并重,综合集成有机茶生产的各项先进技术。通过施用堆肥、沼肥、间作绿肥等措施改良园区土壤,全面推广物理(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生物等措施防治茶树病虫害,确保茶叶的有机、绿色、生态。
 
   (四)科技支撑,着力提升茶叶品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旺苍县不遗余力引智聚才,强化科技投入,狠抓技术培训,以科技引领黄茶产业提质升级。一是夯实科技服务体系。借助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力量,建立“县校”、“校企”合作平台,常年开展黄茶科研和技术服务。以农业服务站、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服务人员为基础,形成了“科研院校—县茶办—乡镇农业服务站—村社茶技员—农户明白人”的五级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加大黄茶重大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力度,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片培训相结合、干部培训和农户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行了一系列的茶园管护培训、茶叶加工技术培训活动,实现了社社都有“土专家”、家家都有“明白人”,黄茶种植、管护、加工技术得到全面普及。三是狠抓现场技术指导。坚持把技术指导的重点放在现场示范、具体实践上,采取点面结合方式,实行专家包乡镇、技术人员包茶场责任制,派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从茶园的规划、整地、放线、开沟到茶树栽种、茶园管护、茶叶加工等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茶叶专家定期深入茶场一线,开展现场巡回指导,茶叶栽培、管护、加工技术逐年提高。
 
   (五)创新机制,做大做优强势品牌。优势决定胜势,品牌决定市场。近年来,旺苍县坚定不移实施黄茶品牌战略,做大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打响黄茶品牌,黄茶产业的经济效益成倍放大。一是扶优做强龙头。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把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米仓山茶业集团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利用科技快繁育苗法率先在木门镇培育打造了800亩黄茶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500万元,投产后将新增产值15亿元,茶农户均年增收可达1.75万元,并能为当地群众新创造11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米仓山茶业集团已创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四川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级示范企业、四川茶叶优秀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创新经营模式。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购合同”、“利润返还”、“二次返利”、“土地入股”等多种分配方式,建立了公司、专业合作社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单个农户单打独斗闯市场,生产规模不大、产品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做活做宽市场。品牌的提升,使旺苍黄茶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宽,加之由于品种和品质具有不可复制性,单斤售价过万元,市场销售前景十分看好。通过多次高规格的对外推介宣传,旺苍黄茶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大品牌。黄茶产业的大发展给旺苍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测算,到2020年,全县可实现名优黄茶产量1200吨,年创产值突破12亿元,黄茶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并带动运输、包装、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产业发展 中国茶叶 氨基酸 有机茶 中国茶 茶产业 茶树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头脑风暴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
头脑风暴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云南发布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云南发布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17年云茶产业形势分析及2018
2017年云茶产业形势分析及2018
2018年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茶也市场整合风起云涌——集团
茶也市场整合风起云涌——集团
茶产业融合促进云茶增值
茶产业融合促进云茶增值
《红海行动》给茶产业的“3大
《红海行动》给茶产业的“3大
农业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茶产业
农业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茶产业
茶产业问题之产能过剩
茶产业问题之产能过剩
我国茶产业分布现状你家乡被点
我国茶产业分布现状你家乡被点
这10个人帮你把脉世界茶产业动
这10个人帮你把脉世界茶产业动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