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年,耗费当年瑞典国内生产总值15%费用建造的“哥德堡号”商船,沿着古老的商务海道第三次来到中国广州,返航时不幸触礁沉没。上个世纪90年代,沉船残骸被打捞出水,发现古船承载的货物70%是茶叶,共有370多吨。经专家品鉴,茶叶为“武夷茶”和“松萝茶”。他们打开茶罐,取出茶叶冲泡,依然还有淡淡茶香,可以饮用。友好的瑞典人把部分茶叶送回广州,供广州博物馆展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松萝茶”产地极可能是邻近武夷山的松溪县。
松溪茶叶最早可从唐代溯源
松溪地处中亚热带,全县四季分明,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海拔1000米以下,山地丘陵多为红壤土,大部份酸碱度在4.5-5.5之间,呈酸性反应,一般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75.7%,是茶叶生长的优良环境,大自然赐予的生态条件使得松溪全县九个乡镇均有产茶。
松溪有关茶叶的历史溯及久远,最早可从唐代溯源。宋元时期,松溪茶叶已成为贡茶,同时还有名噪海外的九龙窑珠光青瓷茶具。宋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松萝茶”。明嘉靖年间的《松溪县志》记载:“以谷雨前采制者为松萝。”“松萝茶”历史悠久,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卷匀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色泽绿润,汤色绿明,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松萝茶”区别于其他名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饮后令人神驰心怡。早在三四百年前,松溪“松萝茶”的采制技术就达到精湛的程度。明代学者闻龙的《茶笺》中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从理论上与实践上看,与现今的炒青绿茶制法无异。
“松溪绿茶”去年品牌估值达8.13亿元
绿茶是松溪县生产的最大宗茶类,产量占全县茶叶产量90-95%。按制作方法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按形状分扁形、针形、曲形、螺形、条形等,品种主要有绿螺、香茶、毛峰、银针、珠茶、蒸青绿茶等。“松溪绿茶”外形秀美,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内含物丰富,香高味爽耐冲泡,特别是茶多酚、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含量高,酚氨比低。
建国以后,“松溪绿茶”发展迅速。1975年,松溪县产茶12166担,在全省首次突破“万担”大关。1981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在松溪县主持召开全省茶叶工作流动现场会,表扬了松溪茶业发展,称“南有安溪、北有松溪”。自此,松溪被誉为全省茶叶高产“状元县”。
1989-2005年,松溪茶叶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县101个行政村有97个行政村产茶,全县茶园面积达6.87万亩。到2005年底,松溪县建立了无公害茶园2000公顷,160公顷茶园取得绿色食品认证。90.13公顷茶园取得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茶树品种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引进了早春毫、茗科一号、黄观音等一批绿茶、乌龙茶优新茶树品种。茶园建设全面普及等高梯层,单行或双行条栽,茶园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茶青采摘质量也越来越高,茶树病虫害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为主,低产茶园改造面积大、质量好。
2014年,全县共产茶7200吨,增长5.8%,产值3.2亿元,增长15.3%。“松溪绿茶”在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品牌价值估评为8.13亿元,位列全国第59名。松溪名优茶生产也从无到有,2014年6月“松溪绿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至此,福建省共有11家单位的茶叶产品入选。“松溪绿茶”还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南平市继“武夷山大红袍”、“政和白茶”、“政和工夫”之后的第四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坚持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
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盟的绿色壁垒严重冲击了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松溪外销茶叶频频受阻,甚至受罚。“只要是有机茶,便是‘全球通’”。带着这样的信念,当时在松溪郑墩国营茶场工作的谢荣富和同事,1997年起对照欧盟标准,在茶场里就地进行土壤脱毒改造。3年后改造渐见成效时,郑墩国营茶场却因亏损倒闭,但他没有放弃。2002年,谢荣富通过茶山公开竞标,回到郑墩的茶园。在茶园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他挤出3.3万元,申请瑞士有机茶认证。谢荣富介绍,外国认证机构会不定时地“空降”申请单位,随机抽取干茶、土壤、水质等原始样品寄往德国检测。经历初考失利后,谢荣富加强了茶园的整改,最终通过认证。
近年来,松溪坚持把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绿茶放在首位,抓绿色、有机等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申请注册“松溪绿茶”商标。经过众多茶人的努力,如今松溪县已拥有国际有机食品认证茶园2052亩,带动茶农年均增收达百万元,生产方式也在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