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被误解的信阳毛尖

时间:2018-07-25 11:35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29日,在信阳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座谈会上,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宋效忠说,现在亟须转变信阳毛尖的芽头观念。在他看来,过度追求物以稀为贵的芽头茶,不利于信阳毛尖的发展。 与宋效忠比,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欧阳道坤批评意味更浓。他说,认为信阳毛尖是
普洱茶
 
    29日,在信阳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座谈会上,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宋效忠说,现在亟须转变信阳毛尖的“芽头观念”。在他看来,过度追求“物以稀为贵”的芽头,不利于信阳毛尖的发展。
 
  与宋效忠比,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欧阳道坤批评意味更浓。他说,认为信阳毛尖是“小浑淡”,是对信阳毛尖的误解。在过去10多年里,信阳毛尖一直走在“歧路”上,对茶农、消费者以及信阳毛尖品牌,都是极大伤害。
 
  被误解的信阳毛尖
 
  前几天举办的信阳茶叶节上,信阳市商城县茶农赵凡国设了擂台,要跟得金奖的信阳毛尖公开“斗茶”,他针对的是市场上认为“毛尖茶汤越浑越好”的不正常现象。
 
  赵凡国从18岁就开始研究茶叶,对茶叶及茶文化痴迷。
 
  信阳毛尖是“小浑淡”的说法,似乎已得到普遍认可。连续多日,河南商报记者在郑州市多家茶城的多个信阳毛尖茶叶店走访,推销人员介绍信阳毛尖的特点时都大同小异,“好的信阳毛尖细圆紧直,条形越细越好。”“喝起来鲜爽,汤比较浑,芽小,白毫很多,信阳毛尖就是‘小浑淡’嘛!”“越浑的毛尖越好。”……
 
  认为信阳毛尖“越浑越好”,令“茶痴”赵凡国难以接受。从2009年开始,他在郑州茶叶市场做了三年多的调查,发现最受商家欢迎的信阳毛尖大都是浑汤。而他自己做出的清汤茶,却找不到愿意代理的商家。
 
  信阳毛尖被误解了,赵凡国说,无论是陆羽的《茶经》还是后来学者对茶叶的论述,都没有“信阳毛尖是浑汤”的表述。
 
  被过度追求的“小浑淡”
 
  中国著名茶叶专家欧阳道坤发现,对信阳毛尖的误解从2000年左右就已出现。此前,他在信阳毛尖集团任副总裁,曾多次公开批评信阳毛尖发展走入了误区。
 
  “过度追求小芽头、不带叶,而且冲泡过后是浑汤,认为越浑白毫越多。”欧阳道坤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那之前,“小浑淡”正是对劣质信阳毛尖的评价。欧阳道坤分析,一味追求信阳毛尖的芽头,是因为芽头确实氨基酸比较多,喝起来更爽口。太小的芽头还没完成生长,茶多酚含量少,喝着没有苦涩味。“芽头的外观也确实比较好看。”他说,片面追求外观,导致单独芽头的茶叶有了市场需求。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宋效忠是信阳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他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口感上来比,芽头茶不如一芽一叶的口感好。由于只重视外观,最应被强调的口感反而被忽略了。
 
  宋效忠说,中国绿茶的不正常发展,跟中国文人与茶结缘有关。“中国的茶叶继承了文人身上的不少劣根性。”他说,与口感相比,文人更在意的是外观和精神感受。
 
  他举例说,宋徽宗就在《大观茶论》中说,“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宋徽宗认为,芽小如雀舌、谷粒的是极品。“皇帝的赞赏会导致很多人开始跟风。”
 
  宋效忠说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唐代“茶圣”陆羽就认为,茶叶不是越小越好。
 
  “浑茶肯定不是好茶
 
  欧阳道坤说,有了市场需求,追求利益的商家就会大肆推广。靠茶叶为生的茶农们,也只能跟着市场跑。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主任郭桂义并不反对芽头茶。他介绍,正在实施的信阳毛尖标准中,就有一个“珍品”的等级,要求85%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但在这之前的标准制定上,最高级别是“特优”,要求95%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
 
  于是有人质疑是质量标准向市场妥协,过度强调单芽茶叶。
 
  赵凡国也不反对芽头茶。他说,芽头、一芽一叶都能做出好茶。他最反对的是把“浑茶”误认为是毛尖特质。他称,这种误解是商家与企业不负责任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郭桂义说,“浑”是为了追求小、细,过度碾制导致白毫脱落。
 
  赵凡国与欧阳道坤都不认可“汤浑是白毫脱落”的观点。欧阳道坤说,其实“浑”是茶叶本身的尘土,在过度碾制时脱落了,并非什么营养。
 
  不过,包括郭桂义在内的多位茶学专家都说,“浑茶肯定不是好茶。”
 
  “一些商家不负责任,过度强调单芽毛尖,有的一斤卖好几千(元),导致消费者花了钱,还喝不到好茶叶。”欧阳道坤说。
 
  无奈跟风的茶农
 
  对信阳毛尖的种种误解,在欧阳道坤看来,这是对市场、对茶农,更是对信阳毛尖品牌的损害。
 
  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一位茶农说:“‘小浑淡’,现在市场上都兴这个。”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在茶叶交易中,茶商首先会看干茶,条形越细小越好卖,条形大了其他再好也不好卖,茶商、消费者认可“小浑淡”,茶农们也就生产“小浑淡”。
 
  “市场在变,茶农只能跟风。”信阳茶农苗幼国说。苗幼国有好几十亩茶树,以前每年产茶3000多斤,在市场流行单芽茶后,产量降了一半左右。苗幼国说,主要是采芽头的人工成本太高了,采一斤芽头需要四五个人采一天,人工成本就四五百元。
 
  成本高了,茶叶的价格自然就高。“茶价变高了,采茶制茶的成本更高,利润反而降低了。”他更担忧的是,市场一旦有波动,芽头茶卖不出去,一年就白忙活了。
 
  一位茶商说,上世纪90年代,信阳毛尖逐渐开始追求品相,最近几年,纯芽毛尖开始盛行。“纯芽好看,送礼也有面子。”
 
  由于芽头稀少,价格自然就高,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买茶的基本不喝茶,都是用来送礼的。
 
  另外,公款消费也占了很大比重。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夏国宗也意识到,前几年信阳毛尖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
 
  4月29日,在信阳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座谈会上,宋效忠公开表态说,现在亟须转变信阳毛尖的“芽头观念”。在他看来,过度追求芽头茶,会导致信阳毛尖的产量低、成本高,并且口感不一定好,不利于信阳毛尖发展。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叶市场 信阳毛尖 茶文化 氨基酸 普洱茶 茶多酚 茶产业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信阳毛尖茶的简介
信阳毛尖茶的简介
信阳毛尖存储的8大技巧
信阳毛尖存储的8大技巧
如何选购信阳毛尖
如何选购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的由来
信阳毛尖茶的由来
信阳毛尖茶叶的分类
信阳毛尖茶叶的分类
信阳毛尖茶树生长条件与地区
信阳毛尖茶树生长条件与地区
信阳毛尖绿茶历史
信阳毛尖绿茶历史
信阳毛尖茶的辨别方法
信阳毛尖茶的辨别方法
信阳毛尖冲泡方法流程
信阳毛尖冲泡方法流程
普洱茶和信阳毛尖茶的区别
普洱茶和信阳毛尖茶的区别
绿茶什锦烩信阳毛尖茶
绿茶什锦烩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之盖碗冲泡法
信阳毛尖之盖碗冲泡法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