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瓷都—景德镇北上,车行约十多分钟,就进入了全国重点产茶县—浮梁县。蜿蜒的昌江、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有着深厚茶瓷文化的千年古城浮梁县。遥想当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曲《琵琶行》,让“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传唱千古,也成了浮梁县茶叶交易盛行一时的最好佐证。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 “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从此,浮梁工夫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高地茶、印度的大吉岭茶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高山茶。2010年, “浮梁贡”茶叶被特选进入上海世博会,成为江西唯一入选世博会的农产品。凭借“瓷之源、茶之乡”的得天独厚优势,传承了千年瓷茶血脉,浮梁也成就了“瓷韵茶乡”之美誉,成为中国茶瓷文化的代言人。浮梁茶市万国来求徜徉在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浮梁县,至今还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韵。有“江南第一衙”之称的古县衙、被誉为“江西第一塔”的千年红塔(大圣塔)、昌江书院、绍文书院、锦绣街古商贸街、鹅卵石夹青石板的环城道路,无不在诉说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始建于唐代的宝积寺,仿佛让人感悟到当年宋代名僧印佛与苏轼、黄庭坚在此喝茶、谈经、论道的场景……厚重的历史底蕴更能唤醒茶品的细腻与悠久,也成就了一个千年品牌—浮梁茶。浮梁产茶的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浮梁茶始于汉晋,盛于唐。在南北朝时 “浮梁茶最好”。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形成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况:浮梁的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当时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三!至唐以后,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以其“形美、色艳、香郁、味醇”四绝,经过宋、元、明、清的传承发展,品质更加上乘,被“诏为贡品”。在加工工艺方面,中唐以前,浮梁无茶叶加工技术,大多是“生羹汤饮”。中唐至宋代中期,以生产“片茶”为主。宋后期,“散茶”出现,并逐步取代“片茶”。元朝绿茶生产工艺已趋定型。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浮梁工夫红茶以其“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因“闻香、色亮、味久”而在上海、武汉的茶叶市场畅销,并远销到欧美市场。“浮红”茶在1915年获得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就是最好的佐证。乡乡产好茶,镇镇有名品五月的浮梁,春意盎然。行走在乡村的生态茶园中,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茶厂、茶园,140多个茶叶合作社中,每处都是是一派采茶、收茶、制茶、售茶的繁忙景象。山峦上终年有云雾缭绕、流泉飞瀑的生态环境,无言地诠释着:为什么农业部会命名浮梁为“中国红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以及“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如今,浮梁县的茶叶出现了浮瑶仙芝、昌南雨针、瑶河仙芝、崖玉、可得牌、西湖珍芝、浮梁贡、赣森、知云等品牌,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行列。在昌南雨针的茶叶公司前,前来销售茶叶的茶农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茶农感叹道:今年全县的采茶劳力缺口很大。采制单芽鲜叶的要卖到90元/斤,一芽一叶鲜叶要卖到20元/斤。特别是高山名优茶,每个采茶工每天采单芽1斤左右,采茶工资最高达120-130元/斤。茶叶已经成为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浮梁茶”催生“茶园休闲游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