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自古出好茶。镇巴茶叶以其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高山富硒的品质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青睐。同时,镇巴茶叶也存在诸多发展困难与瓶颈制约。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打响镇巴茶叶品牌、做强茶叶产业,记者专访了镇巴县县长叶稳太。
记者:叶县长,您好!经过多年的发展,镇巴茶产业取得一定成绩,成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请您谈一下目前全县茶产业的基本情况.
叶稳太:茶叶是镇巴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县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我们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加大土地流转,整合项目资金,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和品牌打造,取得显著成效,茶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骨干产业。截至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9.1万亩,茶企24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茶叶产量突破3200吨,实现产值3.6亿元。镇巴茶叶以高山富硒、香高、味浓、耐冲泡等优势,先后在北京茶博会、陕西茶叶节、汉中赛茶大会等评比活动中获金奖40余个,镇巴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记者:镇巴县发展茶产业有什么优势.
叶稳太:就我县的县域特点,发展茶产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我县有耕地50余万亩,其中宜茶土地达20余万亩,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二是环境优势。镇巴地处大巴山腹地,位于我国第二富硒区,与紫阳处于同一富硒地理带,属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地区,是“国家生态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64.1%,形成水热同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特殊小气候,生产的茶叶内含物丰富,富硒、氨基酸含量高,造就了镇巴茶的优质性、绿色性、富硒保健性。三是文化优势。镇巴产茶历史悠久,在2700余年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多朝盛产贡茶,积累了丰富的植茶、制茶、销茶和饮茶经验及技艺,形成了较多的茶诗、茶词、茶歌、茶舞、茶故事、茶地名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了镇巴茶品牌宣传内涵。
记者:镇巴县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思路是什么.
叶稳太:我们的发展思路是紧紧依托优势资源禀赋,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茶农受惠”为原则,以发展高山名优绿茶为重点,以政策驱动和科技助推为手段,突出“优”和“绿”字,打响个性化的“镇巴高山富硒”茶品牌,实现茶产业率先突破发展,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特色支柱产业。
记者:目前,陕南茶叶的品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茶产业经济效益差、附加值低,甚至出现外省客商低价收购我们的茶叶然后贴牌高价售卖的情况,您对此怎么看,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叶稳太: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品牌培育、宣传推介未跟上,陕南茶叶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弱;二是重生产、轻市场,系统发展观念不足造成的。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一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以工业化理念、标准化的手段发展茶产业。二要实施品牌战略,以名牌发展理念代替过去名茶发展思路,依据茶叶绿色优质、天然富硒优势,深挖茶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三要坚持茶产业系列开发,在遵循市场规律下,扶持做大一产,坚持做强二产,支持做精三产,实现产业链协调健康有序发展。四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搭建宣传平台,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政企联动,全方位加强宣传。
记者:镇巴发展茶叶产业的难点、瓶颈是什么.应怎样突破.
叶稳太:就目前来讲,我县茶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二是人才。茶产业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这也是农业产业建设的共性特点,我县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资金投入能力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突破投入瓶颈制约:一是克服困难,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今年起,茶产业财政专项支持资金由2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茶叶技术服务机构工作经费预算,增强发展动力。二是积极争取省市级项目支持,加强涉农项目整合,共同推进茶产业建设,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加大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茶产业建设,最大限度挖掘发展潜力。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上,一要整合现有人才资源,理顺用人机制,制定激励措施,激发人才活力;二要制定人才向生产一线、艰苦地区流动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引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茶叶科技人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发展茶产业。
记者:镇巴茶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叶稳太:今年,我们出台了《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一带、二区”茶产业发展规划,新建良种密植生态茶园6万亩,改扩建清洁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00个,培育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8-10家,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7500吨以上,产值突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