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新一届“中茶杯”结果公布之后,地产茶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收获一边倒的赞誉,相反却招来不少质疑。在一个茶叶话题并不算热门的季节里,“中茶杯”评比意外地引发了一场与茶有关的热烈讨论。
部分茶友为无锡茶叶品牌继续获得较高得奖率而高兴的同时,另有一部分网友却感到纳闷:特等奖、一等奖名单中,为什么那么多获奖品牌在生活中没怎么听说过?为什么除了阳羡雪芽、太湖翠竹这样的大品类之外,脑海里实在想不出无锡有什么知名的茶叶品牌?
8月14日《地产茶叶“获奖累累”却为何难出大品牌?》报道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读者们的广泛热议。不少市民纷纷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以及电子邮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网上看到本报报道的时候,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负责人赵永灵正在内蒙古出差,他在上飞机之前,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说:获奖多,却出不了大品牌,这个话题太值得讨论了……
一位业界人士观察,连续多年,每年以近三十个获奖总数,毫无争议地雄踞国内茶叶评比排行榜前列之后,无锡茶叶终于招来公众针对其品牌效应不佳的质疑。这看似偶然,实则反映了多年来人们对地产茶叶“怒其不争”情绪的总爆发。无锡茶企应该反思。
“挑”出来的“中茶杯”?
8月18日,在位于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内的办公室里,赵永灵气定神闲地摆弄着茶海上的紫砂壶,白开水浇遍圆润的壶身后,开始浸泡茶叶。桌子上的茶叶包装上写着:养壶好红茶。如今宜兴紫砂壶的名气闻名海内外,很多人不无遗憾地指出,紫砂壶是因茶而生,壶与茶本该同誉,但历史悠久的宜兴阳羡茶的名气却远远落后于紫砂壶。
从全市范围内来看,主城区茶叶种植面积接近1万亩,加上宜兴七万多亩茶园,无锡无可争议地成为江苏最大的茶叶产区,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重要的茶叶消费区。不过一直以来无论是主城区还是宜兴市,虽然有着毫茶、太湖翠竹、阳羡雪芽等重要品类,却没有孕育出与区域相匹配的知名茶叶品牌。
与品牌效应不佳相矛盾的是,在历年的“中茶杯”评比中,无锡众多茶叶品牌均获得众多奖项,名次绝对处在国内产茶区第一梯队。公众难免质疑:为什么获奖众多,却缺乏重量级品牌?
包括赵永灵在内的无锡多家茶企负责人指出,原本评比获奖,应该说明茶质优良,工艺精湛,技术娴熟,标志着先进的生产力,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当前参与评比的茶并不等同于市场上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茶。
“准确地说,‘中茶杯’获奖的那些茶叶是挑出来的。”赵永灵说,自多年前参评“中茶杯”获奖之后,以出产当地继阳羡茶之后另一古老茶叶品类岕茶而有名的龙背山森林茶场,再也没有参评。
无锡日报记者在锡山区斗山一些茶企了解到,不少茶企选择参加评比的茶,从茶树种、茶地、施肥上做足文章,制作过程中,又要从时节、天气、采摘标准、以及火候上把握分寸,至少做上5斤以上的干茶供挑选。最为重要的,茶做好了,对茶的挑拣,这更要下功夫,用个镊子,精挑细拣,一个人,一天也就只能挑拣出一两多的长短粗细颜色峰尖显毫度基本一致的干茶。如此这般,一斤评比茶的选出,两个人,正常4天才可以完成。用业内的话说,一斤评比茶,成本要2000元以上。
“实际上,这些参评的茶叶和市场上销售的茶叶是两回事。”锡山区竹韵农庄茶园负责人吴辉说,获奖多并不代表企业就能提供出消费者认可的茶叶产品,这一点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内情。
工于“技”不能失于“道”
新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红茶和绿茶类别中无锡各有3个品牌的茶样获得特等奖,全市共有29个送评茶样获奖。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获奖品牌中,相当一部分对大家来说还很陌生,值得深思的是,现实中一些叫得响的地产茶叶品牌并不是在评比中成绩最好的。
无锡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全国范围内诸如“张一元”、“天福”等年销售过亿元的茶叶品牌,很少参与此类评比活动。
赵永灵指出,无锡地区的茶叶难出大品牌,与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关系,过分重视奖项相当于工于“技”,这个技不是制作茶叶的功夫而是挑茶叶的功夫,属于表面文章。这事实上是在走一种小道,而不是茶叶产业品牌大战略。真正的大茶企,名已经不要证明了,而是要去关注客户的口碑、茶叶的品质,定出实在的价格。如果用户能一再去消费茶企的茶,那么这比特等奖,金奖更有含金量,更不用担心做不出大品牌。
一些茶叶企业负责人认为,严肃来看,“中茶杯”虽然是茶叶界权威的评比活动,但是特等奖获奖比例为14.77%;一等奖获奖比例达到45.29%,较高的获奖比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比活动的公信力。由于其评奖机制存在一定问题,所以也造成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茶叶品牌登上获奖榜单。
江苏省茶叶协会会长徐德良也认为,获奖的茶叶品牌与大众的消费口味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的情况,获奖与市场销售没有直接关系。徐德良也在反思所在的茶叶研究所作为我市的龙头企业之一,一直以来偏重科研,而在市场与品牌推广方面发力不足。
宜兴茶企中,乾元茶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其董事长汤卓敏总结,每年数百万元的品牌推广投入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乾元茶场已经在北京等国内多个区域开拓市场。无锡现有的较为名气的茶叶品类中,如太湖翠竹、阳羡雪芽、无锡毫茶等,无不是通过持续的品牌推广活动才逐步打出名气。吴辉记忆深刻,几年前,无锡斗山太湖翠竹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让太湖翠竹这个品类,逐渐成为无锡茶的代表之一。“许多茶叶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品牌方面未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作用,随着政府层面大型节庆活动的减少,茶叶界的大型品牌活动几近消失。”吴辉说,无锡茶在品牌方面通常给人一种“低调”的感觉。
地产茶需“整军备战”
在采访中,不少人将无锡茶叶品牌效应不佳的现状归结于主城区茶叶种植面积小,茶叶少而精,所以难以产生广泛影响。“这有一定道理,但是并没有道出问题的关键。”徐德良说,从无锡全市的角度来看,应该讲主城区和宜兴市看成一个整体来规划。事实上,主城区不少企业的茶场都在宜兴,宜兴很多茶场将主城区当做重要的销售市场。
“无论从地域还是产业链看来,主城区和宜兴市的茶产业发展都不能分隔开。”徐德良认为,应该首先形成这个共识,再对无锡区域内的茶叶优势进行分析。从茶产业内涵上来讲,主城区毫茶、太湖翠竹已经是较有名气的品类,宜兴市阳羡茶以及后来的岕茶都拥有深厚的品牌潜力有待去挖掘,加上当前茶产业正面临一轮转型的挑战,如能抓住契机,未来地产茶叶仍然可以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与周边地区相比,无锡主城区茶园面积原本便不算大,随着无锡主城区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成本提高等诸多原因,近年来茶园面积呈现出萎缩的态势。不过与此同时,宜兴市开始认识到重振阳羡茶对于树立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作用,从政府到民间普遍开始推广茶文化,茶叶企业也开始致力于推广区域公共品牌。就在今年上半年,由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牵头首次举办了海峡两岸千人茶会,规模较大,为阳羡茶区域公共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由于宜兴茶叶的发展,所以无锡总体上茶产业仍然保持着前进的态势,而未来如果主城区与宜兴市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的话,地产茶叶品牌的崛起也是有可能的。”徐德良说。
徐德良认为,当前无锡茶叶界的第一要务是做大区域公共品牌,然后将相关品牌归类到区域公共品牌之下,这样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合力,解决小而散的问题。
另外,茶叶都是小微企业,在无论是市场推广还是基础设施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如何积蓄足够的发展能量?徐德良认为,在省内茶产业发展较好的溧阳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经验。溧阳的茶叶产业发展一度较为落后,不过随着当地工商资本进入茶叶产业,其在引进优良品种,塑造大品牌方面很有作为,近年来培育起玉枝、陶峰、一壶春等数个大品牌,当地白茶通过有效的品牌推广,风头甚至超过其原产地安吉。无锡不少茶人保守地认为外来投资方不懂茶叶,不会做茶叶,实际上这是一种落伍的思想,只有开放的姿态才能激发茶产业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