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江西茶叶绿色崛起

时间:2018-12-19 15:08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从上世纪90年代的鼎盛,到新世纪之初的衰败,从一片片荒山到一座座茶园,从一个小商贩到一个年产值4000万的茶叶公司老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修水茶产业历经沉与浮,无论是低谷还是鼎盛,修水人处变不惊,谱写了一曲茶产业绝地逢生绿色崛起的壮歌。 修水河畔

   从上世纪90年代的鼎盛,到新世纪之初的衰败,从一片片荒山到一座座茶园,从一个小商贩到一个年产值4000万的茶叶公司老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修水茶产业历经沉与浮,无论是低谷还是鼎盛,修水人处变不惊,谱写了一曲茶产业绝地逢生绿色崛起的壮歌。

   修水河畔的嫩叶:双井苗繁育基地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坐拥一流宜茶生态环境的江西省修水县,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基地,素有中国红茶起源的宁红茶便产自此地。

   出修水县城,沿着修河顺流而下,约十分钟的车程便到了江西名茶——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修水县上杭乡双井村。修河在这里拐了个弯,继续向东流入赣江汇入鄱阳湖,当地村民把这个湾叫做月亮湾。

   远处群山逶迤,近处茶园泼绿。月亮湾畔的500亩双井茶苗繁育基地里,茶农三三两两一组,正在对茶园进行除草、施肥,一派忙碌的景象。

   双井村有443户、1800多人,除了外出务工人员之外,留在家的几乎全部从事茶叶生产。村里的1600多亩耕地也全部流转,由种植水稻改为种植茶叶。

   茶苗繁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茶苗基地的建成,自从2009年双井茶苗繁育基地建成以来,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也让双井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茶苗头年10月份扦苗,来年11月份便可移栽,这两个季节是劳动力需求最大的时候。双井村支部书记姜伟算了一笔帐,一亩地平均要扦插30到50万个枝条,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扦插2万个左右,一亩地就需要20个劳动力,算下来整个基地的用工量超过1000。

   “每年茶苗扦插的时候,本地劳动力根本不够,还需要从周边的高安、上高、宜丰等地请人过来。”姜伟说。
 
   绿色茶园+古色文化 乡村旅游有声有色

   茶叶要发展,良种必先行。

   “为了保证茶苗质量,基地在引进茶苗方面遵循“三不”原则。即:不是良种不引进,不适宜修水环境的不引进,在修水试种后不行的不引进。” 姜伟说。

   目前,双井茶苗繁育基地已经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茶苗繁育基地,除了能满足修水本地茶园需求外,还有一部分茶苗销往江西省其他地区。

   “基地的建成,不仅保证了修水县茶叶品质,也降低了茶农种植成本,无论市场怎么变动,茶苗价格始终稳定在一定范围,这也为修水茶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修水县茶科所党委书记吴东生说。

   除了种茶的收入,还有旅游的收入。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双井村依托茶园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如今已是名气在外。值得一提的是,双井村还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黄氏后裔前来祭祖。

   绿色茶园加上古色文化,让双井旅游发展有声有色,2014年该村共接待游客8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荒山变茶园 一个茶叶小商贩的蜕变

   人饮茶水,茶饮天露。

   上杭乡千亩茶叶基地内,千亩茶园随着地势延起伏绵延不绝。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远处的群山逶迤,在白色的雾霭中若隐若现,悠远,宁静。

   迷雾沛雨,这是一个产茶的好地方。

   然而,多年前,这还是一片荒山。荒山变茶园,见证了修水茶业的崛起之路。

   52岁的周衍德正在上杭乡千亩茶叶基地内自家茶园里指挥工人修剪茶树。周衍德是土生的修水人,19岁开始,他便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一个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到如今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并成立了茶叶公司、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周衍德用了将近30多年。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种茶,做好后挑到集市上去卖。但是这样风险很大,掌握不了定价权,没有品牌,茶叶种的再好不被认可,也卖不上价钱。” 周衍德说。茶叶产业“小而散”的状况,让周衍德吃尽了苦头,深耕茶业20余年,依然看不到出头之日。

   2004年,周衍德决定搏一把,告别过去的小打小闹,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办起了茶厂,2006年又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品牌“东谷潭”。

   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周衍德的茶场拥有茶园1000多亩。

   富裕起来的周衍德又成立了正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茶园面积也扩大到了4000多亩。

   如今,周衍德的茶厂茶叶年产量50多万斤,销往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年收益4000多万元。

   盛极而衰 修水茶叶在十字路口徘徊

   如同周衍德的经历一样,修水茶叶产业也走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修水县产茶始于唐盛于清,有1200多年历史。至清光绪31年(1905年),全县茶园面积43万亩,年出口茶叶30万箱,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51.64%。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县仍有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茶6万担,茶业财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当年的修水“宁红茶”红透全国半边天。

   但是小而散的茶业规模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修水茶业在大红大紫后迅速衰败。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落后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茶农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修水县茶产业发展也因此陷入困境,茶叶企业亏损严重,茶园面积锐减。二十世纪初,全县茶园面积不足2万亩,茶产量不到400吨。

   修水县茶产业徘徊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两个故事:老百姓卖茶 县委书记送茶

   谈及修水茶业衰败的原因,修水县委书记孙朝辉讲了两个小故事,都是自己刚到修水工作时的亲身经历:一个故事是老百姓卖茶,一个故事是县委书记送茶。

   2011年孙朝辉由九江县调任修水县工作,在当地调研茶产业发展的时候发现,不少老百姓自己种茶、做茶、卖茶,牌子杂,规模小,竞争力弱。

   有一次,一个茶农用蛇皮袋背着自家产的茶叶到集市上去卖,刚开始100块一斤,无人问津,后来降到50元一斤,还是无人问津,最后收摊的时候降到10元一斤,依然没有人买。一气之下,这位茶农将茶叶倒在了马路上。

   孙朝辉常年在修水工作,到南昌走亲访友、拜会领导的时候会带上自家的土特产——修水茶业。

   有一次省城一位老领导对孙朝辉说,你以后不要带茶叶来了,孙朝辉丈二摸不着头脑,怎么回事?后来这位老领导说出了实情:我很喜欢喝修水茶,但你给我带了三次茶叶,每次牌子都不一样,这种杂牌的茶叶我可不敢再喝了。

   “修水茶叶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化、专业化不够,品牌多、乱、杂。如果不整合成一只拳头打出去,修水茶业永无出头之日。”孙朝辉说。

   三剂药方让修水茶叶“触底反弹”

   低谷期孕育高潮。

   痛定思痛,修水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在衰败中不断寻找东山再起的机遇。

   在修水,有一个顺口溜广为流传:养猪是过年的,养牛是耕田的,种茶是换油盐钱的。茶叶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茶基因已经深入修水老百姓的骨髓。

   “修水茶叶根基深厚,随便找一个茶叶企业,都有自己做茶的绝活,都能拿出几块获奖的金牌。”修水县副县长张立军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修水茶叶品牌分散,另一方面也说明,修水茶叶民间基础扎实。

   得益于这种深厚的茶文化根基,找到了原因,走对了路子,修水茶业迅速崛起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面对修水茶业现状,修水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后,开出了三剂药方:扩大规模,统一标准,集约品牌。

   近十年,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修水每年新辟茶园近万亩,使千亩以上茶场增至10个,500亩以上增至12个。

   从2005年起,修水县对全县品牌进行整合,清理了一大批“同茶异名”、“一茶多名”的杂牌,将红、绿茶分别整合在“宁红”和“双井绿”两大品牌内,对企业产品实行“母子”商标管理。

   2010年,该县又分别引进更香集团投资改组宁红集团和江西南洋茶叶公司,建设江西省规模最大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园和最具规模的专业茶叶市场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在修水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修水茶叶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2014年,修水茶叶产量恢复到6110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全县108家茶叶企业中,培育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科技型深加工企业2家。

   随着投产茶园每年以1万亩速度增加和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的推动,茶业呈现了增产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局面,茶业已经成为修水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厚积而薄发 修水茶叶的三次惊艳

   2015年,修水茶业喜事连连。

   今年4月份,在南昌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修水茶业独揽三项大奖,5个金奖修水茶叶拿到了3个。5月份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茶文化节上,修水茶业再一次一鸣惊人,12个金奖修水拿到了5个金奖。8月份,修水宁红茶一举夺得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会金奖”,宁红茶百年以后再创辉煌。

   “修水茶叶2015年给了我们三次惊艳,在三个分量很重的茶叶节上独揽大奖,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张立军说,“可以说修水茶叶发展遇上了好时代。”

   张立军所说的“好时代”是指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2015年,江西专门整合了省级财政涉农相关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省茶叶重点品牌整合,已经确定包括宁红茶在内的5个重点茶叶品牌。力争通过5年努力,打造1—3个全国茶叶知名品牌。

   厚积而薄发,2015年无疑是修水茶叶的丰收年,三次惊艳只是一个开始。

   “云雾绕林紫烟生暖意,微澜渡水青煮溢闲情”,修水县宁红茶文化产业园入口的诗句让人印象深刻。这座投资2亿元、依山而建的茶文化产业园,集生产、加工、科研、茶文化展示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也寄托着修水茶叶“王者归来”的希望。

   触网的茶叶 固守传统还是创新?

   修水茶产业的发展,是江西茶产业发展的一部缩影。

   近几年,是江西省茶叶规模扩张最快、品牌效应最好、茶农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目前,全省茶园面积125.8万亩,比2010年增加了65%;茶叶产量4.66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76%;实现茶叶总产值6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全省茶农人均增收1000多元。

   鼎盛时暗藏危机。

   面对成绩,修水茶叶人依然保持冷静。

   近两年,修水茶业不断“触网”,通过电商进行销售。在互联网上,修水人发现了自己的差距。“通过我们后台监测,每天在网络上红茶的搜索量有100多万,而宁红茶的搜索量只有200多,这说明我们的品牌还不够响亮。”修水县公和厚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中粮说。

   公和厚茶叶2014年产值400多万元,其中65%茶叶销量通过互联网。

   修水县委书记孙朝辉说,修水县茶叶品牌推广亟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品牌整合推广力度,把茶业和扶贫结合,培植产业大户,把茶业收入作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并把茶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和云南等产茶大省相比,江西茶叶规模依然偏小,茶叶品牌依然分散,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未来江西茶叶发展第一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崛起道路。第二不能固守传统,要在传统基础上改良创新,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江西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东生说。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产业发展 茶叶市场 茶文化 深加工 茶产业 茶树 茶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绒毛与品质的关系
茶叶绒毛与品质的关系
贵州茶叶搭载这一盛会“大卖”
贵州茶叶搭载这一盛会“大卖”
茶叶美容的方法
茶叶美容的方法
传统茶叶按照什么标准划分
传统茶叶按照什么标准划分
茶叶饱满度的决定因素
茶叶饱满度的决定因素
茶叶生虫子了还能喝吗?
茶叶生虫子了还能喝吗?
英德举办“茶叶产品包装标识规
英德举办“茶叶产品包装标识规
凤冈积极实施政策性茶叶种植保
凤冈积极实施政策性茶叶种植保
四川省食药监局抽检茶叶21批次
四川省食药监局抽检茶叶21批次
《安康生态茶叶生产技术标准综
《安康生态茶叶生产技术标准综
15个茶叶妙用
15个茶叶妙用
不可不知的茶叶保质期问题
不可不知的茶叶保质期问题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