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探秘滇西南茶叶的商品化

时间:2019-01-23 10:19来源:网络 作者:玲儿浏览:
我们梳理云南茶叶发展史,其实也是在梳理云南茶叶的商品经济发展史。我们知道,一个产业要获得蓬勃的发展,离不开旺盛的市场需求与繁忙的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品经济在推动产业的进程。相对于内地而言,云南是边疆落后地区,茶叶种植与加工水平低下,虽然存在外

    我们梳理云南茶叶发展史,其实也是在梳理云南茶叶的商品经济发展史。我们知道,一个产业要获得蓬勃的发展,离不开旺盛的市场需求与繁忙的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品经济在推动产业的进程。相对于内地而言,云南是边疆落后地区,茶叶种植与加工水平低下,虽然存在外部的市场需求,但因各地大都处于部落割据状态,经济与文化呈现封闭特征,加上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战乱、疾病与土匪等让商旅望而生畏,在明清以前云南茶叶的贸易量是非常小的,大都是佤族、布朗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德昂族等民族种以自用为主,剩下的拿来交易,交易的半径大都方圆百里而已。囿于当时的条件,一个商品要贩卖到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以外,要么是珠宝、金银、丝绸与香料等奢侈品,或者是盐巴、铁器等具备稀缺性的生活必需品与战略物质才行,不然中低档商品的利润很难支撑巨大的交易成本。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明清以前,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虽然寨寨种茶、家家种茶,但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零星种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拿去交易的只在附近地区,种植与加工水平低下,商品化程度非常低,当然也有贵族茶,比如车里宣慰司、双江勐勐土司用来朝贡、送礼,开展与邻邦的战略性贸易的茶,其价格不菲,但量小,不能代表云南茶叶的整体发展水平。
    云南的发展基础太弱,光靠自己的原始积累,云南茶产业的商品化进程十分缓慢,其要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外力,以打破“低度发展平衡陷阱”。元跨革囊,将宋太祖玉斧一挥不要的云南这个化外之邦,重新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而到了明清两朝,随着中央统治深入滇西南,部落割据与封闭状况被打破,汉人及汉文化也大规模涌入边疆的一个个村寨。尤其是,随着滇西南的盐矿、银矿等矿产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采用汉人带来的先进冶炼技术,大量招纳汉人矿工与工匠,委任汉人进行管理,于是大量高品位的优质矿料被开发出来,在滚滚的利润面前,闭塞的交通不再是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条向内地及缅甸、泰国与越南运输矿产的通路被开发出来。滇西南矿产业的崛起必然会拉动一系列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普洱茶就深受盐矿、银矿、锡矿之惠,这就是明清两朝流行的“以矿养茶”的路数。
    茶马古道,在某种程度上要称之为“盐茶古道”才更贴切,因为在过去盐巴与山货是古道上最大宗的运输物,接下来才是茶叶。滇西南的茶叶产地往往也是盛产盐巴的产地,镇沅、景谷、宁洱的盐巴给当地带来了滚滚利润,也带来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而名满天下的古六大茶山,主要是石屏人在拓殖,其深度开发茶产业的本钱就有许多来自其在滇南蒙自、个旧、开远一带经营锡矿。总之有钱了,才谈得上消费与投资,有了钱就可以购买更多更好的茶叶,来提高生活水准,也会重视藏区与京城的普洱茶外部市场需求,从而投资茶山,开办商号,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品,并响应官府的号召,商人们集资修路修桥,方便盐巴、山货与茶叶的运输。
    云南的茶叶一直到现在都呈现一个特点:远离销区,运输成本高昂。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走粗放式的道路,以低价来行销天下,云南销往藏区的紧茶,销往西北的绿茶,销往北方市场的花茶(以云南烘青茶为茶胚)都走的是价廉物美路线;另一个是走高端的名茶路线,倚邦、易武向天朝瑞贡的普洱茶,就将高端玩到极致,光制作贡茶的鲜叶就要“五选八弃”(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叶、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弃色紫),把普洱茶做成奢侈品,极大提高了其的附加价值,而民间的商号对于内销与侨销的圆茶也精工制作,将之做成中高端茶品,走上流路线,如今古树纯料市场的崛起,不过是满清民国的普洱茶高端市场在当代的复兴。
    这两种做法,是从产品发力的,一个采取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来冲抵运输费用,另一个是大幅度提高茶品的附加值,而让运输成本不再是问题。而直接降低运输成本之举措,深度改变了普洱茶的种植、加工与贸易版图。
    纵观清末民国普洱茶的第二次兴盛,我们可以发现,其种植、加工与集中交易的重心已经从易武与宁洱转移到其他地方。先是加工与集散地迁移到思茅,何以故?因为思茅有海关,彼时普洱茶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海关借道法国的殖民地——越南出境。后来思茅闹瘟疫,普洱茶的加工与集散地就转向了勐海、小景谷、下关临沧等地。转向勐海,是因为普洱茶边销藏区找到了借道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缅甸、印度这条全新的道路,从勐海装茶,经过打洛,就进入了缅甸的景栋,然后就可以通过缅甸便捷的公路、铁路与水路运输,从伊洛瓦底江口入海,再海运到印度、西藏。而转向小景谷、下关、临沧等地,是因为其在地理上更靠近藏区,可以节约运输时间与成本。
    普洱茶的第二次兴盛,为什么勐海与澜沧江中游的茶区会崛起,主要是降低运输成本使然,在距离普洱茶最大销区——藏区最近的地方种植、加工茶叶与集散茶叶,从而兴起了双江、凤庆、临翔、景谷、镇沅、景东等普洱茶全新产区,也涌现了临沧、小景谷与下关这些全新的普洱茶集散地。而勐海距离藏区表面上遥远,但在近现代的交通体系下,可谓曲线运输大幅降低成本的典范,勐海也因此成为了民国著名的茶叶城与贸易城。
    普洱茶的三次兴起靠的都是旺盛的外部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了产区茶农、商家与政府兴办茶事的热情,大面积的新茶园被开辟,采用良种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模式,并按照市场反馈信息不断提升加工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品。千百年来,云南茶叶一直存在强大的外部需求,但囿于当时云南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运输成本过于高昂,各地部落分散割据,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因此明朝以前光靠云南本土社会经济的发展很难萌生茶叶商品经济。只有到了明代,汉人及其文明大规模深入滇西南腹地,而且滇西南各种矿产的大规模开发带来了滚滚利润,将古老的边疆地区迅速拖进商品经济社会。在矿业这个支柱产业的支撑下,滇西南具有资源优势的茶叶才能得到深度开发,才能在巨额的投入下完成由山货到名茶的惊人一跃。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古六大茶山 茶马古道 古树纯料 云南茶叶 六大茶山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茶叶如何才能做出大品牌
茶叶如何才能做出大品牌
中国茶叶之乌龙茶传说
中国茶叶之乌龙茶传说
中国茶叶之绿茶
中国茶叶之绿茶
茶叶不进行真空包装会不会影响
茶叶不进行真空包装会不会影响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茶叶之最我骄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茶叶之最我骄
做一片不平凡的茶叶
做一片不平凡的茶叶
以茶毫判定茶叶的品质对是不对
以茶毫判定茶叶的品质对是不对
茶叶好不好也得看看毛
茶叶好不好也得看看毛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十六
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十六
茶叶中的有毒元素“氟”经常喝
茶叶中的有毒元素“氟”经常喝
是茶水养生还是茶叶养生
是茶水养生还是茶叶养生
不是什么茶叶都能放冰箱
不是什么茶叶都能放冰箱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