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因《茶经》而称圣,天门育鸿渐而成名。湖北省天门市,一个本不产茶的地方,因受先贤陆羽的影响,浓郁的茶文化蓬勃兴起,成为了另一种别有韵味的茶乡。
童叟长幼,心怀敬意
“楚天浩浩,星汉茫茫;古邑竟陵,茶圣故乡……茶经十章,巨梓焜煌;首创茶道,泽被世邦……万茶归宗,举世敬仰……”10月31日,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开幕,陆羽故园的茶经楼前书声琅琅,为秋日平添了几分肃穆与庄重。数十位学生整齐列队,手捧《茶圣祭文》,在陆羽银白色的雕像前恭敬诵读。
在天门人心中,对茶圣崇敬的情结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在茶圣节大小活动中,身着统一校服的学生最为常见。他们或听茶文化高峰论坛,或在茶集市品香茗,或参与茶节目表演。陆羽,已成为他们从书本到生活,都再熟识不过的人。随便找一位学生聊天,提到陆羽,他也是对答如流。
茶圣与天门的情缘要追溯至唐朝。据记载,陆羽,字鸿渐,自小被遗弃,是个孤儿,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门外西湖之滨发现并收养,竟陵就是当今的天门市。陆羽后来精于茶道,一生嗜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文采斐然,在外游历时,还曾寄情于诗,著名的《六羡歌》就是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而这份沉甸甸的乡情跨越千年,故乡人也对茶圣满怀崇敬。开幕式上,对茶圣的拜谒大典盛大而隆重。现场彩旗招展,声势浩大,诸位嘉宾献茶、献香。主办方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印度、俄罗斯、匈牙利、德国、意大利、坦桑尼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十二国的佳丽们,手捧取自家乡的源头活水,在茶经楼前汇于一鼎,表达天下茶人向茶圣陆羽最庄严的敬意。
“之前关于茶的活动很多,但这次是我们第一次举办茶圣文化节,今后每两年一届,会一直延续下去,就像对茶圣精神的延续。”天门市政协主席李华说。
“陆羽,离我们并不远”
“陆羽”,这个名字离当地人的生活并不远。陆羽大道、陆羽广场、陆羽故园、陆羽超市、陆羽酒店,无论是走在路上,住到宾馆,抑或是品茶吃饭,时时刻刻都会在这座小城里看到“陆羽”的影子。
连平日休闲散步的场所,很多人也会选择陆羽故园。2013年,修葺一新的陆羽故园向市民开放,2014年11月,茶经楼也正式对外打开大门,于是,市民接踵而至。“茶经楼内主要陈列、展示的是与陆羽相关的资料、文献和物件。大厅内,质朴、大气的《茶经楼赋》十分抢眼。这是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来的,当时市民参与热情非常高,优秀作品收到了近百篇。”提到楼内的《茶经楼赋》,作为常客,天门文化局工作人员黄金菊甚至还能背出其中的几句。
天门虽不产茶,与茶相关的活动却并不少见。“全民饮茶日”活动是每年当地的重头戏,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都是茶香,目前累计参与的市民已达40余万人次。“新闻媒体开办了茶文化知识专栏、专题节目,常年举办各类茶文化知识竞赛、茶艺表演,多次邀请茶专家学者为市民进行茶文化知识辅导培训等,还会面向社会发放《陆羽茶文化知识手册》。当地还为此创作了不少喜闻乐见的茶文化节目,像《陆羽颂》、《天门大开结茶缘》、《茶圣故里迎客来》等,来天门的游客都特别喜欢。”李华说,陆羽早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响亮名片,一个根深蒂固的文化符号。
来参与茶圣节的天门人周先生,手中也不忘带着茶杯,杯中大红袍的香气轻轻飘来。“我平日很爱喝茶,还因此对茶产地充满向往,出去旅行时也会去福建、安徽等地的茶乡看看。”他说,正是受着从小到大的茶文化熏陶,自己早已在无形中喜欢上了茶。
擦亮陆羽文化品牌
近些年,打造陆羽文化品牌,日益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焦点。此次茶圣节的举办,更推动了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中国茶文化之乡”牌匾、“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牌匾的相继授予,似乎正昭示着天门茶产业灿烂的明天。
天门市市委书记柯俊介绍,近年来,天门市围绕“擦亮陆羽品牌,传承陆羽精神,弘扬陆羽茶文化”这一工作思路,做了几大方面的工作,除了在当地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外,还加快建设了茶科技产业园、茶观光体验园、茶文化旅游区、茶产品交易中心,大力培养茶产业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中国茶文化之城”。
“擦亮陆羽名片,需要树立品牌意识,需要全国的茶人茶企紧跟时代潮流。”在茶圣节闭幕式上,中国茶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说,天门打造“中国茶文化之城”,机遇很好,前景灿烂。希望茶圣故里天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让茶及茶文化回归陆羽故里。“这也是所有茶人的责任,要共同积极创新制茶理念和制茶工艺,努力提高茶叶的品质,丰富茶产品的种类,让茶成为更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让茶文化为人类健康和文明服务。”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