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紫砂壶,茶友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江苏宜兴紫砂。在古代,宜兴紫砂壶就已经誉满天下。如今,在众多的茶具销售门店,人们见到的紫砂壶也多产自宜兴。由此,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好像只有宜兴才有紫砂,才能生产紫砂壶。
实际上,紫砂并非仅产自宜兴,我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类似于宜兴紫砂的陶土,储量十分可观。
喀左县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徐振海告诉记者:“经过实地考察,目前喀左境内有16个乡镇拥有储量丰富的紫砂矿产资源,总储量达上百亿吨,而且品质较好。”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曾对当地的紫砂资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喀左县紫砂(紫色砂质页岩)系产于二迭系细砾岩之间,为紫色或绛紫色粉砂质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均含铁10%左右,可与宜兴紫砂媲美,是高档陶制品原料。
喀左县本身生产陶器产品,其种类繁多,不仅有盆类、壶类、瓶类、茶具、酒具、文具、台灯等实用器具,还有造型美观、形态逼真的惊马、奔马等工艺产品。但喀左的紫砂茶具之前并没有十分突出的表现。
“其实,喀左以前有不少人都看好紫砂茶具的发展潜力,但是一直苦于缺乏技术。为了把紫砂壶工艺引进喀左,当地人曾前往宜兴拜师学艺,学习紫砂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特意从宜兴带回纯正的紫砂泥,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与研究。”喀左县紫砂行业协会副会长徐振海说,“但是紫砂壶制作技术复杂,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紫砂茶具制造的精髓。”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不断派人去宜兴取经的同时,政府也在考虑如何推动喀左紫砂产业的发展,并最终决定引进技术人才,建设喀左紫砂文化产业园区。
徐振海告诉记者:“目前,已有50多位宜兴的技术人员在产业园区内‘落户’。现在的喀左集丰富的资源和精湛的技术于一身,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喀左紫砂茶具走向市场。”
价格突破千万 精品紫砂壶迈入奢侈品行列
如今,紫砂壶不仅是茶具中的宠儿,也是藏家眼中的珍宝。一些年代久远的紫砂茶具因其稀缺性,已经成为茶具中的奢侈品,并且身价还在不断上涨。
业内人士感慨:“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紫砂壶尤其是精品紫砂壶的价格可以说是在跳跃前行。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一些精品大师壶已经完成了从几万元一把,到几十万、上百万元一把的飞跃,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更是屡屡创出新高,成交价格甚至超过千万元。”在快速上升的市场行情中,现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的涨幅速度尤其引人注目。这其中又以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作品为代表。前年,嘉德春拍的一件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以1232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当年紫砂壶的拍卖纪录;去年,北京保利秋拍的11件套的顾景舟制作的紫砂提璧组壶又以1782.5万元人民币成交。但即便如此,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在市场仍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许多藏家苦于一壶难求。
沈阳茶城一位专营紫砂的业户告诉记者:“现在好的紫砂壶不是愁卖,而是愁没有货,有些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刚一到货,只要给一些店内的老会员打个电话,就会被抢购一空。”“有一些紫砂爱好者,购买紫砂壶不再按照过去那种‘泥’(指的是制作紫砂的泥料)、‘形’(壶的形状)、‘工’(制作工艺)、‘款’(制作人)的顺序来挑选,而是更为注重这把壶是谁做的。‘款’成为人们选壶的首要条件,接下来才是 ‘工’、‘泥’、‘形’。可以说,名家效应在紫砂壶的收藏购买上表现得日益明显。”盛京紫砂文化研究会林会长这样表示。
“因为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不仅制作精美,还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既可以收藏把玩也可投资。”一位推崇名家紫砂制品的紫砂爱好者说。
紫砂文化发展到今天,可谓一克紫砂一粒金,这让收藏家们更加地看重紫砂制品的升值空间。一夜之间,小小的紫砂壶就开始火了起来。有人说,这是由普洱茶收藏热带动的紫砂壶热潮,因为普洱茶用紫砂冲泡味道最真。也有人说,这是紫砂壶经历了几年的低迷行情后,出现的“绝地反弹”。
据介绍,历史上紫砂壶的价格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暴涨,导致了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从而形成鱼目混珠,赝品横行的混乱局面。最终,紫砂市场接近于崩盘,其行情从此低迷。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之后,这种恶意暴炒的风险已经释放完毕。而近些年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繁荣,也带动了紫砂壶的收藏。但不管说法如何,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向来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并称为文人三雅。随着市场上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天价的频频出现,精品紫砂壶毫无疑问地跻身奢侈品行列。
在火爆的市场行情中,不仅精品紫砂壶,品质较好的普通紫砂壶的身价也一路上扬。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普通紫砂壶的价格每年以20%到30%的速度递增。
十年磨一剑 鞍山玉壶挺进茶具市场
根据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茶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目前主要有陶土茶具、瓷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品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紫砂等陶土茶具、瓷质茶具、玻璃茶具等比较普遍,而玉石茶具则十分少见,一般只有在博物馆或古玩城能见到几只玉杯。因此,提起玉石茶具,很多人感到既陌生又新奇,谁会用玉石来做茶壶?
但在茶具多元化、新颖化的今天,我省鞍山早就有茶商尝试用玉石来制作茶具。在2000年,鞍山就有人开始设计制作玉壶,直至前年,第一把玉壶才正式“出炉”。为了一睹玉壶的风采,4月30日,记者前往鞍山实地探访。
在鞍山茶商倪福生的茶叶门店里屋,记者见到了用岫玉制作的玉壶。这是一个传统的圆腹茶壶,乍看并无特别之处,但是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记者不禁被玉壶的精美所折服:玉壶的腹部上雕刻着精美的竹叶,与玉壶浑然一体却又呼之欲出;壶盖顶端则采用竹节设计,形态逼真、雕工精美。设计师还给这个玉壶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节节高升”。
“玉壶非常轻盈,重量不到半斤。”倪福生介绍说,“为了方便使用,玉壶的壶壁仅有1到2毫米,要不然装上茶水后太显笨重。在制作之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玉壶更轻盈,能做到在一盆水中漂起来。”
但这个设计却让玉壶制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在打薄壶身的过程中,制作者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导致玉壶破碎。尽管请的是岫岩当地有三四十年玉活经验的玉雕师,第一把玉壶还是用了将近十年才制作成功。
有了之前的经验,第二把、第三把玉壶……完成起来也就顺利得多了。不过,这些玉壶至今仍“藏在深闺人未识”,人们在市面还见不到。
据介绍,由于玉壶产量比较少,制作成本也高,所有没有投放市场。倪福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玉壶的用料非常挑剔,并且制作一把就需要二三十斤的玉料,按照较为普通的玉料来算,每斤玉料需100元钱,这样算下来就需要两三千元,而人工雕刻的费用比玉料还要高,因此一把玉壶的成本就需要好几千元。
尽管玉壶价格不菲,还是吸引了一些对玉文化和茶文化感兴趣的顾客。不过倪福生坦言,自己并不急着出售玉壶产品,而是在考虑如何恢复玉壶文化。
原来,玉壶制作也是有历史的。在省博物馆最近举办的明清玉器展中就有一些玉质茶具展出,制作精美,引人注目,但是玉质茶具并没有像紫砂那样形成系统的文化。倪福生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不仅仅是玉壶产品,而是玉壶文化,他期望打造真正的玉壶文化经济链。
对此,沈阳工业大学中国茶文化研究室主任李哲建议:“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玉壶的制作既要有历史的传承,又要有自己创新,还要适应不同审美需求,如此才能形成系统的玉壶文化经济链条。”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