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福建宁德茶叶精品闯市场

时间:2019-12-31 17:00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福建宁德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从2003年开始,宁德市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品牌建设、科技兴茶、结构调整三大战略重振茶产业,使茶叶这一传统产业成了今日宁德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期3天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日前在福建宁德落下帷幕。这届茶博会从签约数量到投资总额
普洱茶
 
  福建宁德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从2003年开始,宁德市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品牌建设、科技兴、结构调整三大战略重振茶产业,使茶叶这一传统产业成了今日宁德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期3天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日前在福建宁德落下帷幕。这届茶博会从签约数量到投资总额,从项目规模到洽谈人数,都创下了国内专业茶展会的新纪录。茶博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2000多家专业经销商参会,为茶业生产商、投资商和经销商协作搭建舞台、架通桥梁,促进了生产、加工、包装、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作为茶界的盛会,这次茶博会不仅是茶叶“大家庭”的博览会,也是近年来福建宁德市茶产业发展的缩影。
 
  宁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茶叶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宁德生产的茶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以及再加工茶的茉莉花茶工艺茶,其绿茶产量占福建省的50.5%。宁德还是国内主要的良种繁育基地,每年繁育良种茶苗2.5亿株,无性系良种普及率居全国之首。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宁德茶业徘徊于守着传统品牌却没有名牌的困境,茶业产值不高,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不大。在当地,茶叶虽是民生经济,却未成为真正的富民经济。从2003年开始,宁德市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品牌建设、科技兴茶、结构调整三大战略重振茶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复兴之路,茶叶这一传统产业成了今日宁德发展新的增长点,焕发出勃勃生机。
 
  品牌升级
 
  茶叶精品闯市场
 
  位居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首的“坦洋工夫”原产于福安市坦洋村,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为了重塑百年名茗的辉煌,从2006年开始,福安市开始挖掘坦洋工夫这一历史名茶作为该市茶叶公共品牌。”宁德市茶叶管理局局长陈道兴告诉记者。2006年2月,福安市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坦洋工夫”红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开启了“坦洋工夫”的复兴之旅。2007年2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坦洋工夫”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随即福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发展壮大茶产业的“五个一”工程,即每年推广优良品种1万亩;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茶事活动;建设好一个茶叶交易市场————中国海峡大茶都;打造好一个品牌————坦洋工夫;建好一个茶叶加工区;逐年增加专项资金,推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和品牌推介。这些举措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坦洋工夫”品牌迅速崛起并带动了当地茶产业的起飞。“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坦洋菜茶由过去的每斤几角钱上升到现在均价20元左右。“坦洋工夫”每公斤售价从之前的50元至60元上升到1000多元,有的高达3000多元甚至上万元。
 
  “坦洋工夫”的崛起是宁德市茶业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从2003年开始,宁德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茶叶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扶持政策,提出对茶叶品牌进行整合打造。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宁德茶叶走出了一条品牌复兴之路。目前,“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和宁德“天山绿茶”获得福建十大名茶称号;全市共有8个茶叶品牌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13个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9个产品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6个企业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3个产品被评为宁德市知名商标。全市拥有200多种国优、部优、省优产品。
 
  为了进一步提高宁德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宁德市推出了“金闽红”和“太姥银针”两大精品。“金闽红”是红茶中的极品,“太姥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这两个精品是宁德市在“坦洋工夫”、“福鼎白茶”两大公共品牌的基础上,推出的新的品牌战略,将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标准、统一简介、授权使用、严格管理、联合宣传、共享品牌、共同打造、整体提升”的原则和模式进行打造。
 
  科技兴茶
 
  打造现代生态茶
 
  为了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在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宁德市还以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推广名优茶开发和小型名茶机械力度,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90%以上的白茶出自宁德的福鼎,作为白茶主要出品基地,福鼎有着“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美誉,而“自然·健康·和谐”是福鼎市一直倡导的兴茶理念,“白茶从最初的搭车出口,到成为欧美、东南亚等地的畅销茶,靠的就是保健功效。”陈道兴告诉记者。为了倡导健康的白茶生产,近年来福鼎在建设生态茶园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地政府部门和茶业企业都非常重视生态茶园的建设。全市现已推广无公害茶园15万亩,建立了1.1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绿色食品认证基地和3.8万亩的无公害认证基地,是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市)、“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市)”。福鼎市政府通过与企业合力推广“福鼎白茶标准化”的消费模式,从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管理各个环节都制订了标准。在种植方面,突出了茶园管理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在加工方面,推广福鼎白茶标准化、清洁生产,并推行iso9000、iso14000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和qs认证。一系列举措,打造了“福鼎白茶”健康保健的形象,内销量上升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福鼎市地区生产总值90.51亿元,其中茶叶产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7元。在白茶的带动下,全市茶产业发展迅速,惠及人口4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不仅在福鼎,加强茶叶质量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宁德市茶叶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宁德市茶业局主任田宏武告诉记者,近年来,宁德市依托茶叶龙头企业,加快制订一批名优茶生产、加工和产品标准,包括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加速企业qs认证步伐,让标准化贯穿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杜绝各类农残超标。目前宁德市共有16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占全市农产品“绿标”的42.1%;有19个有机茶产品5900多亩通过有机茶认证,居全省首位;有19个茶叶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占全市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的44.1%。茶叶“农残”抽检合格率从1997年的60%提高到90%以上。
 
  结构优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树种,还派专家指导繁育茶苗的技术。这些茶树新品种香气好,茶苗销售效益也很好。”站在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茶园里,甘棠镇山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生告诉记者。甘棠镇山下村共有216户,1046人,约50%的人从事茶苗繁育和茶叶生产。从2002年起,该村开始繁育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培育的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高香型茶树良种。“今年我们村大概有200户做茶苗,仅销售茶苗和茶叶的总收入就达到400万元,户均茶苗和茶叶收入超过了2万元。种植这些茶苗后,村民们的收入高了,对科技和良种也充满了信心。”今年,福安市甘棠镇在省财政等专项扶持下,全镇繁育省农科院茶科所培育的茶树良种茶苗4亿株,成为全国最大良种茶苗繁育基地。
 
  茶业是宁德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85.85万亩,占全省的31.5%;年产干毛茶6.26万吨,占全省的26.5%,总产值13亿元,全市涉及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涉茶人口约220万人。2005年,宁德市提出了力争5年内实现茶叶“3331”工程的战略目标,即生产经营“福鼎白茶”、“坦洋工夫”和“玉观音”三大品牌各占三成,传统绿茶占一成,采取“财政扶持、连片开发”的措施,引导发展高香型绿茶和绿乌兼用茶树品种,精心打造茶叶知名品牌,推进茶产业升级发展。如今,宁德茶业实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增收,茶叶增量1万吨,总值增5亿元,平均每年增收幅度达到1亿元,茶产业成了120万当地茶农主要的经济来源。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产业发展 茉莉花茶 十大名茶 工夫红茶 茶叶产区 茶园管理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过期的茶叶不要再喝
过期的茶叶不要再喝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基本条件
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基本条件
最经典的五种减肥茶叶
最经典的五种减肥茶叶
茶叶的选购技巧
茶叶的选购技巧
国家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迎检
国家茶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迎检
茶园光线与茶叶品质
茶园光线与茶叶品质
一片茶叶承载的和谐家园
一片茶叶承载的和谐家园
早春茶叶管理技术
早春茶叶管理技术
品评普洱茶生茶叶底之术语解析
品评普洱茶生茶叶底之术语解析
茶叶补植补造的意义
茶叶补植补造的意义
茶叶代理“微时代”到来
茶叶代理“微时代”到来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