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中山陵茶厂了解到,伴随着今年头锅“钟山”雨花茶的新鲜出炉,约2500公斤供应市场的雨花茶正在采摘和制作中。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采茶季每天工作到凌晨,高温杀青更是要用手在120℃的铁锅内来回翻炒,年轻人多半吃不了这茬苦,雨花茶制作工艺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
今年头锅“钟山”雨花茶出炉,约2500公斤供应市场
记者昨天在位于中山陵紫岚里街区附近的生态茶园看到,几十位背着小背篓的采茶女正在忙碌,采摘鲜叶,为雨花茶的制作提供新鲜、高标准的原材料。据中山陵茶厂厂长李峰介绍,雨花茶采摘标准严格,一名熟练的采茶工,每天工作13小时,采叶量不超过0.5公斤,而0.5公斤干茶需要2-2.5公斤鲜叶才能制成,“茶厂今天雇佣了约150人的采茶队伍,忙碌一天下来也仅能制作毛茶约10公斤。”
记者了解到,茶厂十分重视生态植茶,创造了“林茶间作”的生态种植法。近千亩的茶园分布在梅花山以及美龄宫附近层层的密林之中,这里空气质量优良,早春的梅花树林花枝繁茂,形成了恰到好处的遮挡,为雨花茶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漫射光。梅花怒放时,正值茶芽萌发。茶叶通过吸附梅花香气形成了独特的花香。梅花凋零后为土壤增添了养料。
据介绍,雨花茶等级有严格的标准,按芽叶所占比例评级,一般芽在80%以上为特级。“今年雨花茶价格跟往年基本持平,特级雨花茶刚上市大概3000元每500克,产量方面也基本持平,预计在2500公斤毛茶。采茶预计到4月底、5月初结束。”李峰告诉记者,“钟山”雨花茶分6个档次供应市场,“从3000块钱500克,到2400、1800、1000、600元500克的,还有100多元500克的,这两年茶厂增加了中低档茶的市场供应,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像今年高档茶在500公斤左右,而中低档茶达到了2000公斤左右。”
三位年轻制茶师拜雨花茶第二代传承人为师学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雨花茶不仅对采摘的鲜叶要求严苛,而且炒制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制茶师傅几十年的匠心磨砺,非一日之功,“可以这么说,没有十年功夫,出不了一个好的炒茶师傅。”李峰介绍说,与我国其他几种名茶相比,龙井是扁平型,光滑而带有锅巴香,碧螺春像蜜蜂腿,呈螺丝状的弯曲,“在制作工艺上雨花茶的难度是它们的一倍,雨花茶特点是紧细圆直,搓成松针形,不能断,因此成品率也较低。”而关于雨花茶要“紧细圆直”中的“直”其实也有说法,“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
当鲜叶集中到生产车间后,还要经过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适度揉捻,再整形干燥等多达十余道工序。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同样的鲜叶,若炒制师傅水平不一,做出来的雨花茶品质差异也会很大,甚至即使是一个人炒出来的茶,也会因为锅温、火候等的差异,茶品质存在不同。
昨天上午,在南京农业大学首届茶学本科班同学朗朗的《茶诗》诵读声中,2016年“钟山”雨花茶“春茶开采暨拜师仪式”在中山陵茶厂举行。仪式上,中山陵茶厂三位年轻制茶师,向雨花茶第二代传承人、82岁高龄的黎志遐老师傅正式拜师学艺,这也是中山陵茶厂首次对公众开放拜师仪式。
炒茶艰苦寂寞,年轻人不愿学,非遗面临失传
黎老是扬州人,毕业于宜兴农校,1961年分配到中山陵茶厂工作,一干就是30年,90年代退休后,他并没有离开自己钟爱的制茶事业,把更多的心力花在了培养新人上。
黎老告诉记者,手工揉捻非常讲究手上的力道,要讲求先轻再重最后轻的原则,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很难掌握。而高温杀青更是要用手在120℃的铁锅内来回翻炒,一般人根本吃不消。每年四十多天的采茶季,也是炒茶师傅们最忙的时候,通常每天要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休息。“一个人一天最多炒8锅茶,炒一锅大概需要1个小时,一锅茶算1/8公斤的分量,所以8锅就差不多是1公斤。为了这1公斤茶,那可是一整天都要站在那儿,不停翻炒。所以一个好的炒茶工,手上要有肉,手掌要灵活,最关键的是,要肯吃苦。”
而正是因为炒茶过程中的艰苦和寂寞,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本事了,作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雨花茶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黎老也是既担心又无奈,“当年我们班上50个同学基本都坚持了老本行,一辈子和茶打交道,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吃这茬苦的真的很少了,希望能有耐心专注、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加入,让雨花茶制作工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