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茶园旅游等多点发力,内强外引使全县茶叶产业活力倍增。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汉森农林、新美新农业、鸿志农业、江苏商会等7家茶叶龙头企业纷纷在南郑落地开花,预计投资总额近4亿元。
政策优惠底气足
“有了政府帮一把,我们就有了发展的底气,就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火热的6月,走进牟家坝镇云峰寺村,说起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帮助扶持,公司创办者陈家礼心里燃着一团火。
一杯清茶中,老陈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公司仅用几间破旧的平房作厂房,去年建起了钢架结构、徽派风格的标准化茶厂,政府补贴了1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统规统建统管的模式,破解了“集中建园难、管护更难”的难题,建起了1518亩良种茶园基地,政府补助了90万元;去年,还建成了市级茶业示范园区,补助资金30万元。
目前正在申报省级茶业示范园区。仅去年一年,老陈获得各级补助资金达130万元。
近年来,紧抓省市扶持茶产业发展政策机遇,该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县财政预算安排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主要用于茶树良种繁育、茶园基地及园区建设等。去年,该县从县产业资金中列支500万元,对集中连片新建茶园以资金奖补,县上还出台了《标准化示范茶厂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县级标准化茶厂建设标准和扶持办法,对建成达标企业,县政府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资金,目前全县已扶持建成19家标准化示范茶厂。
该县还着力优化茶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县直部门和技术人员包抓、帮扶、联系产茶镇制度,积极帮助茶农、合作社、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园旅游开发企业解决征地、税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落实技术人员蹲点包抓镇、茶厂,为建园规划、茶树栽植、茶园管理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多点开发路更宽
已经晚上9点了,位于青树镇冉家营的汉山茶业大院里却依然人声鼎沸,白天忙完农活忙采茶,晚上背着鲜叶去茶厂交易,一沓沓崭新的钞票洗去了一天的辛劳……
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及新产品研发为一体的汉山茶业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3月,汉山茶业老板陈纪发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交谈中才知道这些客人来自福建,他们要租借老陈的生产车间制作红茶。红茶对老陈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两个月间福建客商加工了3800斤红茶。这件事给老陈带来了商机,与其租借厂房挣点微薄的租金,不如自己来干。于是,老陈多次去福建学习,自己加工的红茶2012年上市,去年产品供不应求,到今年红茶订单超过12000斤。红庙片区茶农一改夏秋茶叶无人采摘的惯例,而这位从事绿茶生产20多个年头的“老把式”,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把绿茶生产当成了副业,70%的生产任务放在了红茶开发生产上。
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茶叶加工企业主动向茶叶深加工和服务领域拓展,研制开发茶药品、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市场前景看好的时尚茶叶新品,加快茶叶产品综合利用步伐,不断培育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项目支持,成功引进2条红茶生产线和1条乌龙茶生产线,相继研制开发出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黑茶、保健茶等6大类50余个茶叶新品,逐步形成了大宗炒青茶为主,红茶、乌龙茶为补充的夏秋茶生产格局。
生态观光成亮点
茶园青青、绿草盈盈、鸟叫虫鸣、鱼儿欢腾的美妙景致已经让人陶醉,茶山亲手采摘,茶厂动手参与,绿荫下品茗谈心,更让人乐在其中。据万家寨农家乐刘老板介绍,每年春天,来自四川、西安的游客纷至沓来,在既能过足“茶瘾”、又能享受山野美味的农家乐里休闲度假。如今,在南郑像这样以建设生态观光茶园为模式、带动乡村度假旅游的龙头企业还有10多家。
南郑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厚,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梁州茶叶列为全国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南郑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优势,大力开发集茶园观光、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等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大力开发茶叶旅游商品、纪念品,以茶旅游带动茶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满足人们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茶文化、茶旅游活动,举办茶叶节、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提升茶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力。规划占地面积3385亩,以红庙镇罗帐岭茶园为核心的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园区,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游园品茗。位于湘水镇油盘寺村的黑龙泉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后年产优质有机鲜茶18万公斤,种植苗木花卉中药材1.5万株,年养殖乌鸡3000只。
该县还着力优化茶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县直部门和技术人员包抓、帮扶、联系产茶镇制度,积极帮助茶农、合作社、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园旅游开发企业解决征地、税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落实技术人员蹲点包抓镇、茶厂,为建园规划、茶树栽植、茶园管理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