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诸多亮点

时间:2016-04-13 14:59来源:互联网 作者:茶妹妹浏览: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为全面展示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发源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普洱市的普洱茶特有品质,打响普洱茶大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高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普洱市于2016年4月举办以中国茶普洱味为主题的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月活动。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月的举办,是一次以茶叶
普洱茶
普洱是“世界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为全面展示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发源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普洱市的普洱茶特有品质,打响普洱茶大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普洱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高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普洱市于2016年4月举办以“中国茶·普洱味”为主题的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月活动。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月的举办,是一次以茶叶为媒、广交天下的盛会,是一次集中展示和弘扬博大精深普洱茶文化的盛宴,是一次全面宣传推介普洱、提升普洱茶文化的历史机遇!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对传承和弘扬普洱茶文化,加快推动普洱市普洱茶产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据悉,本次“中国茶·普洱味”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月有诸多亮点,包括“中国茶·普洱味”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月启动暨斗茶大赛开赛仪式、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2016普洱茶茶艺大赛、2016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暨云茶产业创新成果报告会、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产品拍卖、澜沧古茶公司传奇之旅、蒙顿·《普洱》杂志全国读者俱乐部第七届茶山行等活动。
 
据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李姝谚介绍,其中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的参赛茶样品类分为三类,分别是现代茶园晒青茶、古树茶园晒青茶、有机茶园晒青茶。每个县(区)要求赛出现代茶园晒青茶5只,每只茶样样品基数1吨以上;古树茶园晒青茶5只,每只茶样样品基数50公斤以上;有机茶园晒青茶只数不限,每只茶样样品基数1吨以上。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在10县(区)举行,各县(区)于4月10日前完成初赛并上报参加决赛的样品,市级组织专家组到各县(区)进行培训指导。决赛于4月12日至13日在普洱大剧院举行,来自10县(区)的48只现代茶园晒青茶、36只古树茶园晒青茶、15只有机茶园晒青茶将一决高下。
 
2016普洱茶茶艺大赛采取直接报名的方式参赛,全市共有24支参赛队48人参加。分别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3人)、普洱品鉴苑商贸有限公司(3人)、寇梓熙(个人)、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3人)、普洱市火塘煮水茶叶有限公司(5人)、普洱学院(5人)、普洱学院(5人)、普洱学院(4人)、云南雅咪红茶业有限公司(2人)、何文兰(个)人、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徐玫(1人)、景东县三益祥茶业(5人)、紫云茶厂(2人)、景谷县幼儿园(5人)、普洱市职教中心(3人)、江城县康平镇二官寨(3人)、江城县职业高级中学(5人)、宁洱县职中(5人)、宁洱县高级中学(5人)、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3人)、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3人)、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3人)、云南普洱茶集团(4人)、江城亚通公司(5人)。
 
2016云南省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暨云茶产业创新成果报告会,除了召开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议外,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吉林大学副院长付学奇以及施维、金英花、柏旭、刘煜教授,清华大学唐劲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文生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吕杰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罗瑛、董杨教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陈颖丽、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邵宛芳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吕才、龚加顺、王宣军、白忠彬教授、马啸有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方崇业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纪旭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业伟博士等国内相关行业专家,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科研突破性创新成果,做学术交流报告。
 
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产品拍卖由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进一步扩大普洱茶文化活动月的影响力,提高斗茶比赛获奖作品的知名度,提升获奖作品的市场价格,并通过普洱茶文化活动月将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推向市场。
 
澜沧古茶公司传奇之旅包括“天与地爱与诚”缘茶会、“天与地爱与诚”传奇盛典晚会、“千人同心”回家仪式、“一手提走八座山”产品介绍、陈皮普洱项目签约、茶话会、山康节、千秋龙团发布会、古树认养、“实在舍不得”篝火晚会等活动。内容多、规模大、参与度高,是一场以茶为媒、广交天下的盛会。
 
蒙顿·《普洱》杂志全国读者俱乐部第七届茶山行是《普洱》杂志在创刊十年之际,诚邀全国各地会员、茶友一同开启的以“八方滴水情,十年感恩行”为主题的集研学、探奇、体验为一体的《普洱》十年之旅。
 
附:普洱市茶产业发展情况
截止2015年底,普洱市茶园面积159.66万亩,完成干毛茶产量10.22万吨,其中红毛茶0.794万吨,绿毛茶9.33万吨,其他毛茶0.097万吨;全年生产成品茶5.61万吨,其中红茶0.61万吨,绿茶2.21万吨,普洱茶2.74万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83.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0.1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62.0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81.48亿元;全市共有初制所2173个,主要加工企业178户,其中获得QS加工企业230户,规模以上企业15户,初步形成了以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有限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为补充,经营内容齐全的企业集群。茶区遍布10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及130多万人。
 
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抓好组织领导,制定标准化体系,不断夯实茶产业基础。2003年5月,普洱市专门成立了统一管理茶产业发展的办公室;2004年8月,成立了普洱市茶叶协会;2010年10月,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升格为普洱市茶业局,成为政府的工作部门;2015年7月,普洱市撤消普洱市茶业局和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了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再次壮大了为茶产业服务的干部队伍,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又为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普洱市还先后组建了国家普洱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茶研究院和《普洱》杂志社,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专门的督导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普洱市加快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关于保护古茶资源的规定》、《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普洱市茶叶栽培技术与加工》等,规范了生态茶园中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化肥目录等,为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抓好良种化发展步伐,不断提高种植水平。普洱市充分利用现有的局、院、校、场、所的科技力量,大力倡导科研与生产、试验与推广、生产与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科技改革路子,使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市先后培育出省级品种云梅、云瑰、矮丰,市级品种雪芽100号、短节白毫、木兰1号、普景1号等无性系品种。截止2015年底,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76.32万亩,占总面积的47.8%;无公害茶园面积46.07万亩。
 
(三)抓好标准化茶园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一是以有机产品为目标,全面建设生态茶园。2010年以来,普洱市投入3亿多元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在现有茶园中每亩套种8-10株不同品种的树木,实行“高密度留养”,建设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立体生态复合茶园,全面提升茶叶品质,让茶树真正“返璞归真”。二是以强化监管为手段,规范农资市场的管理。制定了《普洱市茶园施用农药化肥目录》,通过协会、合作社及村规民约约束全市茶企业和茶农严格遵守,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标准生产茶叶,并建立可追溯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标准、有残留的农药、化肥施用到茶园中。三是以改造提升为抓手,推进有机茶园转换。目前,全市有6.67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18.7万亩茶园进入了有机认证转换期,从源头上把好茶叶品质。2015年9月,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在中国的第一个“有机茶示范基地”落户普洱。四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促进加工标准化生产。2013年,在全面完成生态茶园改造的基础上,投入2亿多元改造提升了151户茶叶初制所,促进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充分发挥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用,加大普洱茶产品的检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茶产品。同时,我们通过举办普洱茶加工和斗茶大赛,提升普洱茶加工、包装水平。全市茶叶销往全国各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国际市场。
 
(四)抓好龙头企业,打造普洱茶知名品牌。普洱市紧紧抓住云南省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机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参加专业博览会和各种茶业会议组织的质量评比活动,提高品牌战略意识。2011年李记谷庄被评为“云南老字号”,2012年“龙生”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为普洱市授予了“世界茶源”牌匾,“普秀”、“澜沧古茶”、“普克”和“帝泊洱”分别获得全省十大品牌和优秀品牌,2014年李记谷庄品牌在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4个金奖。成功打造了帝泊洱、祖祥、普秀、普克、柏联、迷帝、无量翠环、娜允红珍等一批品牌。有机认证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国际有机认证“祖祥”、“原生”及国内有机认证“龙生”、“古普洱”等知名品牌。庄园经济发展快速,柏联、米地、天士力、茶祖、兴洋等茶庄园基本成形。目前,普洱市茶产品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9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云南老字号,39个普洱市知名商标。按照“六有”和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要求,建成了一批以柏联茶庄园为代表的茶庄园。引进了深圳市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交易中心于2015年9月14日试运营,开启了云茶网上交易、拍卖、金融、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时代。
 
(五)抓好文化宣传,把普洱茶推向世界。自1993年以来,普洱市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其中,第十届、第十二届分别到上海、北京一线城市举办。2005年的“马帮进京”、2007年的“百年贡茶回归”,2013年在普洱召开的2013国际茶业大会、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和第十三届中国普洱茶节,2015年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2015国际农商品牌发展(北京)论坛等重大活动的承办,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扩大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普洱茶推出了中国,推向了世界。同时,通过组织茶企业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马达加期加等国内外主要大城市开展普洱茶展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普洱茶市场。此外,《普洱茶文化大观》、《世界茶乡普洱茶都》、《中国普洱茶文化新探》、《普洱茶源》、《普洱茶品鉴》等一大批普洱茶著作及《普洱》杂志的出版,也对普洱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15年,《普洱》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期刊”,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本入选刊物。
 
(六)抓好遗产保护,推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普洱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2008年6月,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6月,普洱“贡茶”制作工艺传承人李兴昌被授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二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序推进。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景迈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景迈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示为省级民族文化保护区;2014年3月,普洱市将《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上报国家文物局报备;2015年3月,普洱市向国家文物局正式递交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三是太和甜茶制作技艺创新发展。2013年,普洱市镇沅县的“太和甜茶制作技艺”入选普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荐名单,并积极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申报的有宁洱县李韵德“普洱茶膏制作的传承人”和江城县白学英“帕卡茶制作传承人”等。
 
(七)抓科技研发,创新普洱茶新产品。从2008年开始实施“科学普洱行动计划”以来,普洱茶研究院联合云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产品,推动普洱茶产业的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开拓普洱茶的大健康市场研究。“普洱茶降血糖功效”研究成果已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相关发现和成果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保护。目前多项科研成果与生产企业实现了对接,研发出普洱茶系列新产品30多个。各茶叶企业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产业链。如澜沧古茶公司成立了普洱茶膏研究中心,开发出“乌金”普洱茶膏产品,与广东陈皮协会合作,开发的陈皮普洱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天士力集团为确保产品稳定,进行了晒青茶工艺自动化技改,实现了晒青茶产品质量可控,同时进行了多茶类、原味茶珍的研发。原生公司在云南大叶种茶茶类(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研究开发上进行多茶类加工工艺探索,首次进行了云南大叶茶试制黄茶、白茶的尝试,开发出“原生黄金茶”、“月光白”、“原生红茶”等,得到了浙江茶科院专家好评和湖南君山银针公司的认可。
 
从十二五期间全市茶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总体呈现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劳动力短缺。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短缺给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二是原料基地、初加工厂投入还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改善,有机认证茶园较少,巩固难。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普洱市茶叶的经营主体仍以中小企业和茶农为主,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市场辐射能力和基地建设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品牌创建力度不够,缺少名牌。品牌的市场开拓与促销力度不够,企业缺少专业营销管理人员,品牌创建缺乏长远规划,品牌宣传投入少,推介力度不大,形式单一,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下一步工作计划
到2020年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目标:茶园面积稳定在160万亩,茶产量12万吨,生产总值30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8亿元,工业产值1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37亿元。
 
(一)抓品牌建设、推广。一是在春茶上市期间,举办“普洱茶文化宣传月”,开展斗茶、拍卖、祭茶祖、茶之旅等思路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宣传广泛、社会参与度高、效果明显的茶事活动。二是鼓励茶叶企业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普洱市知名商标。三是引导茶叶企业借区域公用品牌“普洱茶”之力打造企业品牌,如在景迈茶产品上标注“地理标识+景迈山+普洱茶”或者“世界茶源+景迈山+普洱茶”等,让所有普洱出品的普洱茶都打上“普洱”的烙印。四是扶持能做大做强的企业和品牌,优势资源要往打品牌上整合,通过并购、股份制等形式,鼓励支持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整合规模较小企业和品牌,规模小的企业可在达到大的品牌、企业标准的前提下依托大品牌进行营销。五是结合各县(区)节庆活动,举办辖区内的“茶山行”活动,邀请国内外茶界知名人士或其他行业的明星嘉宾到26座古茶山祭茶、采茶、买茶等活动,提高26座古茶山知名度。六是有选择性地组织企业外出参展,进一步拓展普洱茶销售市场,快速扩张营销网络,争取在全国形成“只要有普洱茶的市场,就必有普洱市普洱茶”的盛况。七是充分利用媒体扩大普洱市普洱茶的宣传,选择主流媒体作广告、系列报道,把民族茶文化与旅游观光结合,开展“茶文化之旅”体验活动,引导消费者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二)抓标准制定、宣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标准已演化成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一道门槛和掌控市场的一种手段。标准可以有效地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整个行业的美誉度。掌握了标准,就如同掌握了行业制高点,掌握了“行业话语权”,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其所代表的不仅是可持续获得的利润,还意味着领先的地位和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巨大渗透力。一是做好已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DB53/103-2006)、《普洱市普洱茶原料加工标准》、《普洱市普洱茶加工标准》、《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Q/TPCX01-2007)、《普洱茶冲泡方法》等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二是争取今年内将已进入评审程序的《普洱茶仓储指南》标准通过评审,并正式颁布。三是今年积极制定《茶叶交易市场准入》、《普洱市生态复合茶园技术规程》、《普洱景迈山古树茶》等标准。四是以制定《普洱景迈山古树茶》联盟标准为切入点,制定26座古茶山茶产品标准,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五是按《普洱茶仓储指南》标准,招商引资建立普洱茶标准仓库,工业园区仓、延长普洱茶产业链,补齐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一条短板。
 
(三)抓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是积极配合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开展调研、推介、招商,鼓励更多优秀企业进入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上线交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筹建滇南道地药材交易市场。三是积极鼓励企业在普洱建设电子商务网(如茶马古道、80号仓库等),确保税收留在本地。四是积极支持生产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或是借助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扩大销售。五是鼓励企业在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注册开店,同时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宣传,让广大茶农、咖农、药农全面了解电子商务。六是积极寻求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筹建“普洱三宝”线下体验店,借助政府公信力,突出“普洱市”这一唯一品牌,宣传“普洱三宝”,扩大销售量。
 
(四)抓“新三板”挂牌。把握重点,积极配合市金融办做好茶叶企业新三板上市服务和指导工作,五年内争取每个县至少有1户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五)抓庄园建设。根据庄园建设要求,谋划、储备一批庄园建设项目,加快庄园建设步伐,五年内,使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家设施完善、极具地方特色的庄园。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普洱茶冲泡方法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如何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有效的传
如何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有效的传
景谷普洱茶文化的特点与历史发
景谷普洱茶文化的特点与历史发
《中国普洱茶文化》推荐
《中国普洱茶文化》推荐
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诸多亮点
2016普洱茶文化活动诸多亮点
普洱茶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普洱茶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哈尼族的普洱茶文化
哈尼族的普洱茶文化
土家族的独特普洱茶文化
土家族的独特普洱茶文化
战争 普洱茶文化发展的终结者
战争 普洱茶文化发展的终结者
普洱茶文化的特点
普洱茶文化的特点
分析普洱茶文化的需求
分析普洱茶文化的需求
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最初形成之地
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最初形成之地
谈普洱茶文化整合运动
谈普洱茶文化整合运动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