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安徽农大专家找到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原因

时间:2019-10-22 17:16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涛和高丽萍教授课题组围绕多酚类物质的酰基化、糖苷化、聚合反应展开系列研究,找到了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关键酶和基因,为全面解析茶叶苦涩味形成机理奠定基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涛和高丽萍教授课题组围绕多酚类物质的酰基化、糖苷化、聚合反应展开系列研究,找到了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关键酶和基因,为全面解析茶叶苦涩味形成机理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该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实验植物学杂志》和《科技报告》上。
 
  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儿茶素分为单体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其中酯型儿茶素约占70%,是影响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课题组以酯型儿茶素为研究对象,经过反复试验,证实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转移酶(UGGT)和没食子酰基转移酶(ECGT)在酯型儿茶素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是学界首次发现酯型儿茶素合成的关键酶,由此人们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影响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从而对茶叶苦涩味进行调控。
 
  黄酮醇也属于多酚类物质,在茶叶中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影响茶叶的涩味。课题组通过对一百多个茶树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筛选和系统进化分析,得到两个可能编码黄酮醇转移酶的基因CsUGT78A14和CsUGT78A15,验证了这两个基因分别编码黄酮醇葡糖糖苷转移酶和黄酮醇半乳糖苷转移酶,且参与茶叶黄酮醇糖苷化反应。这也是茶叶研究中首次报道黄酮醇糖苷转移酶,进一步揭示了茶叶涩味成分的形成机理。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认为,多酚类物质的合成积累主要在茶树地上部分。课题组利用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研究发现,茶树根中实际含有约8%的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以聚合形式存在。这项研究为全面解析茶叶苦涩味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 儿茶素 茶树 茶叶 活性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碧螺春茶叶究竟真假几何
碧螺春茶叶究竟真假几何
鲜嫩的碧螺春茶叶
鲜嫩的碧螺春茶叶
茶叶功效各不同
茶叶功效各不同
茶叶的发展势在必行
茶叶的发展势在必行
茶叶的三次生命
茶叶的三次生命
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调研乐清
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调研乐清
郑州的茶叶将脱去包装
郑州的茶叶将脱去包装
安徽·石台茶叶节自2004年开始
安徽·石台茶叶节自2004年开始
丽水茶叶产值五年增四成
丽水茶叶产值五年增四成
中茶将在浙江建立世界茶叶“资
中茶将在浙江建立世界茶叶“资
斗江镇通过县扶贫调运名优茶叶
斗江镇通过县扶贫调运名优茶叶
旺苍今春茶叶效益高
旺苍今春茶叶效益高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