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道“春水秋香”。春茶、夏茶、秋茶三兄弟之中,春茶被捧上天,是一年中茶叶品质的代言人,秋茶也是佼佼者,而夏茶却因为口味苦涩而卖不上价钱,常常被弃之茶园。如今夏茶的这种待遇有了改善。眼下正是夏茶生产期,各地的茶农们积极采用新工艺改良夏茶品质,提升夏茶利用率,带来增产增收。
浙江省桐庐县 夏茶采摘销欧盟
这段时间,浙江省桐庐县恒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园正忙着采摘夏茶,两台采茶机一天有4500-5000公斤的收获,可以制作成近2500公斤成茶,销往欧盟国家。夏茶的采摘延长了茶叶采摘周期,为公司增加了不少收入。
江苏省连云港市 改良工艺 演绎茶农增收曲
在江苏连云港花果山街道一间茶叶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各道工序上忙碌着,茶艺师将初加工好的云雾茶混合到栀子花中准备熏制。茶艺师介绍,经过工艺改良,这款夏产云雾茶的口感不再苦涩,反而还增加了栀子花香气,市场价格提高了50%以上。
据了解,目前连云港市共有茶园面积3.2万亩,年产量460吨,产值1.2亿元,生产、流通企业百余家,从业人员两万多人。但是,过去云雾茶一般只是采摘春茶制成,夏茶口味苦涩、价格低,甚至会低于采制成本,许多本地茶园干脆就放弃采摘。茶农缺乏动力,反过来也制约了本地茶的品质和发展。如今,当地积极开展茶叶加工技术革新,先后开发出了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系列十几个品种,订单比往年有明显增加,在“品种多样化、产业链延伸”中“纵横”开发,演绎出了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曲。
安徽省黄山市 抓紧夏茶生产以丰补歉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茶叶主产区山区乡,广大茶农和茶企针对“春茶欠账”,积极多采摘、多加工,通过扩大夏茶生产,努力实现以丰补歉。
在徽州区杨村乡梅川村,依山起伏的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地采摘着夏茶。村民杜小和说,他家有10多亩茶山,今年春茶比去年少收了2000元,减幅约6%,不过夏茶形势不错,每公斤价格2块多,手脚快的村民一天能采五六十公斤,慢的也有三四十公斤,收入还不错。“今年夏茶价格比去年同期要高20%左右,我们每天能赚100多块钱,准备多养一点、多采一点,把春茶大部分损失给弥补回来。” 杜小和说。村里的长青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长青指出,“往年我们收购的夏茶不多,今年考虑到茶农春茶减产,我们尽量多收一点,价格也偏高一点,今年预计加工20000公斤干茶,收购量将比去年翻一番多。”
据了解,受去冬今春低温冻害以及连续雨水天气影响,今年徽州区春茶产量总体减产7%左右。为此,该区将夏茶生产作为茶农弥补春茶减收的关键点来抓。据徽州区茶叶行业协会预测,今年全区夏茶产量将达到800吨,产值可达150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300元以上。
湖北省咸宁市 降雨致使夏茶采摘全面延误
连日来,强降雨天气给湖北省咸宁市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给茶叶生产带来影响。全市茶园总面积为40.3万亩,截至7月6日下午,全市茶叶受灾面积达20422亩,直接经济损失2826万元。
咸宁市特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茶园选址普遍地势较高,且成年茶树根系发达,对水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相较于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抗洪涝灾害的能力更强,灾情尚不严重。主要是一些茶园低洼处,存在茶树被积水浸泡现象,部分茶园新种幼苗由于扎根不稳,被雨水带出水面并冲走。影响最大的是夏茶的采摘全面延误,茶叶品质有所下降,积水及杂草的快速生长给茶农增加了一定的管理成本。
据悉,目前全市茶叶主管部门已在各县、市、区党委及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防灾减灾各项工作措施,帮助茶农妥善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2016年茶叶生产目标的实现。
广西昭平县 用夏茶制红茶、茶饼工艺品
近日, 广西昭平县上万茶农抢抓农时到茶园上采摘夏茶。随着该县制茶技术的提升,以往产销不旺的夏茶也有了用武之地,主要用于制作红茶、茶饼工艺品等,提高了夏茶的经济价值。据统计,目前邵平县茶园面积达20.15万亩,上半年共生产干茶4750吨,同比增长5.6 %,实现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4.1%。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