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绿油油的茶园里漫步采茶;觅一处幽静的雅室,在淡淡的茶汤中品味茶香…”你以为这是茶学专业学生的日常?NO!事实上,茶学专业远不止种茶、采茶、制茶、品茶那么简单,这门听上去高冷的专业值得探寻。日前,记者带着满脑子的好奇,走进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探访传说中的“茶学专业”。
茶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奇妙结合
作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中心,云南的茶叶不仅是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数百万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地方财政税源。云南农业大学早在1972年,就开设了茶学专业。经过四十余年的沉淀,云南农大的茶学专业不仅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老、中、青三代茶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更把茶学从一个专业发展成为龙润普洱茶学院,并开设了茶学、茶学(茶艺茶道)专业。
据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吕才有院长有介绍,茶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传统学科,也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现代学科。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茶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成后还要能在农业、食品和商贸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了实现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的学生需要完成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遗传学、田间实验与统计分析等重要课程,还需要学习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树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综合利用、茶文化学等一系列的主干课程”,吕才有表示顺利完成本科四年的学业,毕业生将获得农学学士学位。
茶学专业学生下得了茶园搞得了科研
作为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茶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用专业知识武装大脑,更需要熟悉生产实践的每个环节。“从大一到研一,同学们一入学就要开始认知实践,每个班级都能在校内实践基地分到一小块茶园,参与这块茶园的管理”,吕才有说学生们每年都要到学校后山实践基地采茶,并亲自炒茶、做茶,深入体验。
有了基础知识的沉淀和认知实践的熏陶,进入大三、大四,茶学生们将走进茶园、茶企,开启课程实习、实验、生产实习的辛苦之路。目前,该学院配备的茶文化实验室、茶叶种质资源室、栽培育种实验室、加工实验室等全都服务于学生的日常实验。此外,大四学生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还将深入普洱、保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州的茶企业,等待他们的除了茶园美丽的风景,还有茶树栽培、茶树育种、制茶等环节的工作,以及日常的农事劳动。
当然,作为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于一身的茶学生,除了能“接地气”下茶园生产劳作,也能“高大上”表演茶艺茶道。由于一个专业,两个方向的特点,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的茶学专业设有茶艺、茶道方向。
提起茶艺、茶道,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一处幽雅的茶席、一套考究的茶具,再泡上一壶香气扑鼻的好茶。实际上,茶艺、茶道远不止这些,对于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学习文化学;茶艺、茶道学;茶叶经营与管理;茶叶品质鉴评;文化素质修养等知识。此外,在大一入学时就需要接受茶艺师的技能培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茶文化的理解。
“学习茶艺茶道的女生较多,经历四年茶学专业的积累和沉淀后,不少毕业生的言谈举止在茶学知识的学习、茶文化的熏陶中受到影响,内外兼修下气质有了很大提升。”吕才有介绍,由专业内优秀学生组成的“茶艺团”在多次茶艺大赛中获奖,为老挝、波兰等国家领导人、东盟十国外长和国内外嘉宾2000余人表演茶艺。
茶学专业老师是内引外聘的高学历人才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的教师队伍在科研、创新做强茶叶科技方面亮点频出。据介绍,学院的普洱茶学重点教学实验室,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对普洱茶进行茶学的基础性研究。学院的30多名教师中,博士生占比高达60%,大部分属归国的留学生。而除了基础的茶学专业,还有微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师资队伍。
近年来,茶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在利用有益优势菌种提高普洱茶品质、普洱茶特征成分以及品质标准研究等方面达到领先水平。为团队学科建设、学术水平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学院还聘请包括茶科所等其他社会上一些知名专家为校外导师、客座教授,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联合培养人才”,吕才有表示,学院通过内引外聘的茶学专业师资队伍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言。
茶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有利茶学生就业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云南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达623.1亿元,在宏观经济增幅放缓的形势下,云南省茶产业实现了平稳发展,取得了茶叶面积增、产量增、产值增、成品茶价格增、精制率增、茶农收入增“六增”的喜人成绩。今后,云南茶产业有望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的大产业,这对于茶学专业学生而言无疑不是宏观上的利好消息。
立足云南得天独厚的茶树种质资源优势和茶产业特色,“今后,我们将突出产品的普洱茶特色、红茶优势、名优绿茶潜力,围绕茶业发展需求,以支撑茶业,服务产业,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紧紧抓住从“山头到茶杯”的各个环节,把学生培养成能服务产前、产中、产后各重要产业链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把神奇的东方树叶做精、做透,传承中华茶文化,服务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吕才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