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的乡村真美,到处都是风景,空气特别清新,来了就不想走了。”盛夏时节,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张明一家人来到湄潭,围绕环翠芽27度景区自驾游,3天的旅程让一家人兴奋不已。
茶区变景区
一条清澈的湄江河,一座座绿色茶山茶园,一户户幽静农家小院,处处青绿葱茏,处处展现和谐宜人新景,让湄潭这一“云贵小江南”更加灵动。以水为名,因茶闻名。依托茶叶,湄潭40万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湄潭县茶园面积从5年前的30万亩增加到60万亩,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4.1万吨,综合收入从14亿元增加到50亿元,茶业综合效益跃居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二位。
茶叶产业是湄潭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产业支撑。湄潭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产、二产的同时,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打造的“一山(象山茶植物博览园)、一海(中国茶海)、一城(中国茶城)、一壶(天下第一壶)、一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一村(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等茶文化旅游景点逐步形成,“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和100余公里的茶园木栈道,将散落的珍珠串成斑斓的项链,形成全景域的茶旅格局,茶区变景区的目标基本实现。
茶园变公园
在湄潭农村,青山、碧水、茶园、青瓦白墙的黔北民居点缀其中,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一幅自然和谐而又不失灵动的美丽画卷。如今,依靠茶产业,湄潭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在翠芽27度景区,木栈道、自行车道、观光车道、无障碍通道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求,茶庄、驿站、农家旅馆、采茶制茶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乡土风情体验等为一体的茶旅、农旅、体旅、文化旅游正引领湄潭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县今年打出“山地公园+乡村旅游+赏花游”组合拳,推出户外踏青赏花、茶园木栈道观光、乡村体验等各类旅游业态,满足了广大游客山地户外休闲和养生度假的需求。特别是在茶园景区推出“采茶、制茶、品茗”主题产品,吸引大批游客参与体验,还带动了茶叶的销售,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的“接二连三”。
依托60万亩茶园,湄潭计划到2018年创建2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将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全国知名的极富特色的全景域开放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胜地。
茶山变金山
去年5月,湄江镇金花村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始运营,大清沟73户村民走上一条集体入股投资、共同合作经营、共负盈亏的合作发展之路。
据了解,“七彩部落”依托茶旅一体化发展,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致富、企业创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目标,以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作社为平台,统一茶园、山林、土地、房屋等资源,发动群众以资源和资金入股组建贵州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群众入股联心的方式抱团开发乡村旅游,改善了传统农家乐单打独斗的经营发展模式。
在湄潭,这样的乡村旅游点遍布全县10余个镇
一业兴,百业旺。湄潭茶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转型,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茶叶专业村、优质米专业村、乡村旅游专业村、烤烟专业村、青田鱼专业村,许许多多的专业村打造出湄潭特有的物产品牌,鼓起了农民的腰包。2015年湄潭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13元,小康实现程度达92%,是全省城乡差别最小的县之一。
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说,推进湄潭的产业转型,做好接“二”连“三”工作,延长产业链条,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湄潭建成“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休闲养生胜地”。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