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桐柏县吴城镇,山高林密、骄阳似火。驱车行进在该镇王湾村的山路上,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蜿蜒逶迤的村村通公路,绿意盎然的生态茶园,整洁靓丽的村容村貌……让记者一路领略了精准扶贫为该村带来的可喜变化。
茶叶是王湾的绿色名片,但发展茶产业并非一帆风顺。“王湾村虽是茶叶村,但过去群众对种茶有顾虑,认为种茶技术含量较高,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再加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都不愿去尝试。发展茶叶,是王湾群众的主要出路,茶叶种植虽然周期长,但是附加值高,收益好,能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进军告诉记者。
为帮助群众打消顾虑,郭进军与其他村干部一道入户宣传动员,与农户谈前景、讲对比、说措施,采取“支部引导、社会参与、项目扶持”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在王湾的岗坡地上,记者看到了漫山遍野套种着花生、芝麻的茶树,郭进军边走边介绍:“这几年,王湾村争取资金扶持128万元,实施了到户增收、科技扶贫两个项目,新发展茶叶种植面积将近3000亩,90%以上的贫困户都发展茶叶产业。有了茶产业做支撑,就像人具备了造血功能,我们王湾才能有源源不竭的脱贫动力。”
“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一样长。贫困家庭情况不同,扶贫模式也要不同。”郭进军介绍说,王湾村坚持分类施策,对有劳动能力、有土地,缺资金、缺技术的,采取直接帮扶模式。对无劳动能力,或脱贫能力差的,采取托管帮扶、合作帮扶模式,在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下增收致富。
种茶,既要千家万户齐参与,更需有“龙头”来带动。程春生是桐柏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高中毕业之后就在家种茶,2008年,他和茶农们成立了桐柏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王湾茶叶”商标。“精准扶贫帮大忙”,程春生说,由于茶叶种植前期投资较大,制约了农户的发展。2012年桐柏县政府出台了种茶良种补贴扶持等精准扶贫政策,为茶农解决资金难题,他主动从银行贷款,先期垫资几十万元,统一为社员购进优质茶苗、化肥等,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随着规模的扩大,合作社又成立了茶叶购销公司,统一包装销售,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打响了“王湾茶叶”品牌。“王湾茶叶”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30户,带动茶叶种植农户350户,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产业扶贫效果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沿着进村水泥路,路边竖着一块“王湾村玉淮春茶叶基地”的牌子,在基地记者见到了在此务工的刘文荣。她今年已经60多岁了,居住的还是土坯房,儿子也没找到对象。针对这种情况,镇、村干部多次动员,介绍其儿子外出当保安,刘文荣在家种植3亩多茶园,农闲时到茶场打零工。当记者问及对脱贫有信心没有时,刘文荣乐呵呵地说:“当然有了,现在村里可以挣钱的路子越来越多了,我还指望着再种些茶叶,将来好给儿子娶媳妇呢!”
桐柏县委组织部派驻王湾村的第一书记张成义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下一步要瞄准有机茶发展方向,打响茶产业品牌,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不断拓宽销路。
种茶、销茶,发展茶观光旅游,都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近两年,王湾村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新修水泥道路8条24公里,塘堰整修13口,80%的村组通上了水泥路,为茶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腰包鼓了,村民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新的追求。今年,王湾村利用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按照“美丽旅游茶乡”的发展定位,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将居住在环境条件差的山区村民搬迁过来。村民王从江就是搬迁户之一,说起搬迁,王从江脸上泛起了笑容:“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搬出大山,住上宽敞的房子,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