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沉淀是最好的答案。1939年,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等40余位全国首屈一指的专家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选定湄潭,开垦了贵州第一片规模化的现代茶园;此外,昆虫学专家在湄潭任职于中央实验茶场期间,明确茶树病虫害虫共有64种,刊发了全国茶树害虫调查研究最早的科研成果——— 《湄潭茶树害虫初步调查》。这是从当时开始制作和后续制作的茶树病虫害种类及其自然天敌种类标本完好、国内最为齐全的专业标本,为后来贵州推行绿色防控提供智力支撑。
政府坚持不懈的引导是最好的答案。“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湄潭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绿色防控措施,开展茶农、企业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统一管理茶园投入品,制定企业《十要十不要》……这些措施、政策,让茶农、茶企增加信心,更为探索中的茶农、企业点亮一盏明灯。
368家企业严谨踏实的做茶态度是最好的答案。无论是高原春雪茶业种植有机茶园的多年坚持,还是阳春白雪茶业为杜绝茶叶有可能存在质量的长期检测,这些都只是湄潭县368家企业的缩影,不等不靠、严谨踏实,这些企业守护茶叶质量安全的决心就是茶杯中安全的最好保障。
35.1万茶农视茶叶为生命是最好的答案。走进湄潭县的核桃坝、田家沟等多个倚靠茶产业发展建设起来的新农村,黔北民居周边的茶园内,色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手段一应俱全,“茶叶质量安全就是我们的饭碗!”这是湄潭县茶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黄板一块一块地插,草一根一根地拔,35.1万名茶农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茶园,一同举起了“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这块金字招牌。现在城市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走,到湄潭当农民去!”真真切切地道出了当地茶农的骄傲和自豪。
无公害!示范!不是靠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茶企数量等取胜,它拼的是每一片叶子走向检验中心的底气,讲的是每一位茶人的良心;这也是湄潭茶叶走出国门、走向市场最有力的砝码,“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落户湄潭,不是偶然,是必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