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茶性寒
普洱茶分为熟茶和生茶,熟茶的工艺是建国以后发明的,也就是说,建国以前人们喝的普洱茶按现在来说都是生茶。生茶性寒的说法,大概是这几年流传最广的误解之一了。古人非常注重养生,对于温寒属性,他们断然不会弄错:
“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本草纲目拾遗》引《云南志》
“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滇南见闻录》
“消食散寒解毒”--《普洱茶记》
“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思茅厅采访》
让我们研究一下古人是如何喝普洱茶的。
引其一例:《思茅志稿》对普洱茶有这样的描述:“生长在红土或者土中混杂着碎石的茶叶味道最好,有消食散寒解毒的功效。”消食解毒,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都具有这个特性,唯独散寒这一说法,显然是针对经过多年陈化的老茶说的。就生茶而言,且不论味道浓厚的老班章,就连香高水柔的易武寒性都比较大。
2
存茶通风
这也个是流传很广的误解,主要原因是当年普洱茶刚兴起时南方湿仓茶用通风避免发霉。而实际上通风会带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大量流失,尤其是芳香类物质会迅速减少,造成品质显著下降。存茶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水分,温度,空间等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具体可参考本公众号文章《陈剑说:请为您的爱茶安一个家》。
3
影响睡眠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汤中影响睡眠的物质主要是咖啡碱。咖啡碱能够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的神经保持兴奋,于是才出现睡不着的情况。严格说来,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甚至比咖啡还要多一些,但我们能感觉到,喝茶之后的亢奋程度没有喝咖啡那么高。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对咖啡碱的兴奋功能有一定的抵消作用。大叶种茶所含有的茶多酚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高的,最高可达40%-50%,同时古树普洱茶所含的咖啡碱含量又远低于普通茶类,有的甚至低于1%。
4
隔夜不喝
这个误解不仅存在于普洱茶,绝大多数茶都背了这个锅。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认为隔夜茶维生素流失较多,或者茶汤中的糖分和蛋白质容易滋生细菌,还有的人认为隔夜茶的茶汤表面会漂浮一层致癌物,也有说是剧毒物的……
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隔夜茶的很多好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茶中最为有益的物质茶多酚是缓慢释放的,快速出汤的茶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茶多酚,隔夜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普通茶为高。当然,如果所在地空气质量太差,我们也不提倡喝隔夜茶。
5
醉茶反应
如果您只喝上几杯就有“醉茶反应”的感觉,恐怕要考虑农残反应了。农残反应主要包括:心慌、无力、头晕、脸麻,恶心等等,有经验的人甚至可以通过反应说出农药类别。实际上真正的醉茶反应是不一样的,醉茶一般都是头脑清醒,无法入睡,微有恶心和头晕但和农残的那种不同,一般出现在大量饮用数种茶之后。
6
苦涩和茶气
实际上茶气与苦涩无关,主要是体感而非口感反应,一般人会有后背发热,微汗,手心、指尖发汗、脚心出汗等等现象,这和喝热水有显著不同。卢仝的"七碗茶诗"就是对茶气比较形象的描述。
7
生茶刮肠
普洱茶确实有去油腻消食的作用,但这并不等同于喝茶就一定会刮肠伤胃。我们说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是最高的,而茶多酚已经被证实对胃粘膜有修复作用。茶性的收敛作用也对腹泻有一定的效果。当然,这里面的前提依然是纯料的古树茶。
8
9
钙质流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