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茶都不如春茶看完再下结论
时间:2023-08-30来源: 茶友圈 作者:懂茶帝浏览:
次
我们经常听到春茶、秋茶的说法,那到底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季节都采茶呢?不要笑话这个问题简单,之前可是不止有一个茶友向小懂提过类似的问题。 当然了,我们知道答案是一年四季都会采茶。但如果把这个问题上升一层,变为是不是春茶的品质都是最好呢?相信答案就不会那么
“我们经常听到
春茶、
秋茶的说法,那到底是不是只有这两个季节都采茶呢?”不要笑话这个问题简单,之前可是不止有一个茶友向小懂提过类似的问题。
当然了,我们知道答案是一年四季都会采茶。但如果把这个问题上升一层,变为“是不是
春茶的品质都是最好呢?”相信答案就不会那么一定了。
小雪已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一轮冷空气,北京、杭州等地也都先后见到了今年的初雪。雪夜对坐
饮茶,似乎不管是对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还是忙碌了一年的
茶农来说,都是对自己最好的嘉奖。温一
壶暖茶,随着热气闲适地捧起茶杯,抿一口下肚,在寒冬和暖茶中温润恬淡。
但远在我国南端的台湾南投县,
茶农们还在忙碌。这个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台湾的唯一一个内陆县,时下正是
冻顶乌龙冬茶采摘的季节。台湾由于地理纬度的原因,很多茶都是冬季
采摘,而
冻顶乌龙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冻顶乌龙,是台湾著名的
乌龙茶。其生产
历史悠久,相传从1855年开始就种植此茶,其产地冻顶山是台湾当地著名的
历史茶区,最初并没有“
冻顶乌龙”的称呼,而是统称为“台湾乌龙”。20世纪50年代仿福建安溪的制法,球形冻顶品质逐渐提高,名声大增,人们便逐渐用“
冻顶乌龙”来称呼它。
冻顶乌龙采摘青心乌龙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嫩芽,经日光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团揉、复烘、再焙火而制成。其中做青是关键,该过程中会有轻度的
发酵,
冻顶乌龙属于中度
发酵茶,
发酵程度在40%左右。
外形卷曲呈半球形,并且越紧结越好,
茶梗与
茶叶越干燥越佳,色泽墨绿油润,带有灰白点,干茶芳香浓烈。
茶汤黄绿明亮,有花香,滋味浓醇甘鲜,入口
生津,有“
喉韵”,
叶底软亮匀整,叶中呈淡绿色,有
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特点。但有些轻
发酵工艺的
乌龙茶,会有“去红边”的工序,导致如今有些
冻顶乌龙的红边也并不是那么明显。(相关文章:
铁观音的“绿叶红镶边”,为什么消失了?)
冻顶乌龙的产地冻顶山,海拔达到了700米,弥补了较低纬度的
茶叶种植气候问题。而实际上,
冻顶乌龙的生产还是要按照海拔划分区域的,海拔越高生长速度越慢,冻顶区域一般是海拔500-1000米,每年可以
采摘3-4次;海拔1000-2600米又为一个区域,其中海拔1800米的梨山区域每年
采摘3次;而海拔超过2600米每年只
采摘两次。因此比较
冻顶乌龙的
春茶、
冬茶,还要两者都出自一个
茶区才更有可比性。
由于台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别是
冻顶乌龙的原产地南投县还被北回归线穿过,雨量比较丰富。冬末春初
采摘的
春茶,所经历雨水相对较多,气温回暖也较快,经历了4-5个月的较长时间的休眠期后,
春茶不管是
茶树的主干或支干都长出嫩芽。因此
冻顶乌龙的
春茶看起来颜色更深,呈墨绿色,颗粒大小不均、
叶底比较薄、节茎较长,但因为含水量高,
茶梗是软的,
茶汤口感细腻饱满,
回甘强烈。
而一般来说,进入到秋冬季节,冻顶山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冬天
茶树生长较为缓慢,所以
茶叶较
春茶会更加的饱满均匀,色泽绿中带黄(老叶没有水分),
叶底厚,节茎短,
茶梗非常硬。
冬茶喝起来的滋味甘甜清淡。
由于冻顶山山高路滑,云雾缭绕,
茶农采茶不便,所以
冻顶乌龙产量有限,尤为珍贵。而
冻顶乌龙的
冬茶是不亚于
春茶的,如果有哪位茶友喝过这这两款茶,孰高孰低,可以和小懂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哦!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