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风云激荡的2016茶界,无疑会有很多热词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茶周刊推出的年度热词推选微信的投票情况看,“跨界”“创新”以13%和11%分列第二三位,但两项相加也赶不上高居榜首、占29%的“茶旅”!这一点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产业融合催生茶旅之花
盛开在全国茶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增收致富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而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又是重中之重。2015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深化农业改革、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支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成为产业融合的一大亮点!
茶产业升级借助产业融合催生出茶旅这朵鲜艳之花开遍全国茶乡!大家选“茶旅”做“龙头”,既有对“小荷才露”的惊喜关注,又寄托着对她“万紫千红”的殷切期盼!
“旅游井喷”为茶旅发展
提供无限“钱景”
两个多月前的2016年“十一黄金周”,北京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的画面给人们极大视觉冲击,但专家说:乡村才是隐性“富豪”!有两个70%为证——我国70%的旅游资源在乡村,节假日70%的城镇人到乡村旅游。
明白了这些,下面这些数据也就不奇怪了: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90万家农家乐、10万个旅游特色村接待游客12亿人,占国内旅游者总数的1/3,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00亿元,带动3300万农民受益。到2020年,将建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个农家乐,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将达到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次。
过去,“农村包围城市”使革命成功;今天,“城市观光农村”带动农村致富。据专家的效益对比分析:休闲农业平均土地产值是全国农业用地平均产值的6.22倍,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劳动产值是同期全国农业劳动力的劳均产值的2.75倍。
“旅游井喷”为茶旅发展提供无限“钱景”,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家选“茶旅”做状元,何尝不是体验过后的真心感受和由衷祝福呢!
正如春天是在冬眠大地的沃土下勤奋孕育、一朝绽放一样,茶旅的结合与蓬勃发展,在各地茶区也是次第开放、百川汇海的。
2012年,《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就在浙江新昌举办了“首届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多年来,作为行业主流媒体,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
近年来,茶旅融合发展在各地茶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也探索形成了风格多样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例如,在全国兴起农家乐高潮的时候,贵州就着手编制乡村旅游规划,走在全国前头;再比如福建武夷山与大红袍,两块金字招牌互动融合。台湾阿里山、日月潭与乌龙茶,构成台湾旅游精品线路。今年4月,牵头成立“世界茶旅联盟”的峨眉山以黑水有机茶基地和万年寺禅茶,打造禅茶精品旅游。他们共同形成了“品牌景区+品牌茶企”的模式;还有八马茶业通过安溪寻茶之旅,体验采制、溯源品质,探索出“品牌茶企+精品茶园”的模式;而四川顺兴老茶馆、北京老舍茶馆将茶艺、民俗表演和旅游有机结合,其“茶馆+民俗+旅游”模式早已是名闻天下;四川雅安名山区“以茶业为引擎、旅游和康养双轮驱动”的定位,以35.2万亩茶园为依托,着力打造“四川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使“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促进蒙顶山茶品牌价值提升和农民可持续增收,实现了“旅游富民兴区”……
大家选“茶旅”做冠军,一定是见证了茶旅结合给茶区带来的巨大变化,一定是看到了她未来领跑茶区增收的巨大潜力!
当然,方兴未艾的茶旅游还是个青春成长的少艾小伙,他们的路还长、事正多。
宏观上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在探索更成熟的发展模式;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观念上看,不了解全域旅游和“旅游+”模式,就做不好茶乡旅游规划。而没有顶层规划,茶旅难免会行而不远。但茶旅产品建设的个性化、市场分析的指向性、品牌打造的传播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人才上看,农民要致富,旅游是出路;茶旅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茶旅作为产业融合体,农民是其中的产业工人或服务员,既有收入、保险、很高的幸福指数;又有职业转型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学习成为合格、优秀的茶旅从业者,绝非采茶、制茶、表演就可以胜任、涵盖的。
产业融合的路子已经铺开,茶香在召唤着我们,脚步在带领着我们。大家选“茶旅”做年度热词,是在宣示:茶旅元年已经到来!
让我们热情无畏地开始吧!行走天地,茶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