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清饮与调饮两种饮茶方式之争

时间:2023-09-22来源:中国茶叶网 作者:未知浏览:
清饮与调饮两种饮茶方式之争介绍如下: 自古以来,饮茶就有清饮和调饮两种方式的地位之争。唐宋时期调饮法占主导,唐代把盐和姜作为煎茶时必备的佐料。 而宋代常见的是核桃、松子、芝麻等。从南宋中后期始,尤其是明清时期,清饮逐渐盛行,并为正统茶人所推崇。然而,清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清饮与调饮两种饮茶方式之争介绍如下:
  自古以来,饮茶就有清饮和调饮两种方式的地位之争。唐宋时期调饮法占主导,唐代把盐和姜作为煎茶时必备的佐料。
  而宋代常见的是核桃、松子、芝麻等。从南宋中后期始,尤其是明清时期,清饮逐渐盛行,并为“正统”茶人所推崇。然而,清代由于花茶及区域茶饮和民族茶俗中调饮方式的不断拓展,茶的调饮地位不仅得以巩固,更与清饮方式并行发展,从而改变了以往朝代彼此地位失衡的发展面貌。首先,花茶在清代普遍流行。严格意义上的清饮是指茶水中不加任何杂物,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点花入茶”应是调饮方式之一。区别于唐宋时期的调饮佐料,清代以花入茶十分普遍。《清稗类钞》中,对点花入茶的一般方法及各种花入茶的具体方法均有记述。其一般方法是“以锡瓶置茗,杂花其中,隔水煮之。一沸即起,令干。将此点茶,则皆作花香。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木樨、橘诸花皆可。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蕊,其香气全者,量茶叶之多少以加之。花多,则太香而分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其美,必三分茶叶一分花而始称也。”
  此外,前文所述乾隆命制“三清茶”以及光绪、孝钦后喜饮之茶都属花茶花茶在清代的喜饮程度,促进了此后中国半发酵茶的发展,无疑丰富了中国茶艺的内涵。其次,各地区及各民族饮茶习俗中还存在多样的调饮方式。《清稗类钞》中记述有四川太平、北京、扬州、长沙、广东等地采用调饮方式喝茶的茶俗。其中四川太平男女视酥油奶茶为要需;北京人茶中入香片;扬州啜茶“例有干丝以佐饮,亦可充饥。干丝者,缕切豆腐干以为丝,煮之,加虾米于中,调以酱油、麻油也。食时,蒸以热水,得不冷。”长沙茶肆,“有以盐姜、豆子、芝麻置于中者,曰芝麻豆子茶。”而广东地区的茶馆也有饮所谓菊花八宝清润凉茶,茶中入有“杭菊花、大生地、土桑白、广陈皮、黑元参、干葛粉、小京柿、桂元肉八味,大半为药材也。”此外,前文中所述满族、蒙古喜饮的奶子茶、乳茶、藏族的酥油茶都属于调饮茶
  可见,由于区域性、民族性调饮方式的推行,清代茶的调饮文化地位大大加强,并与清饮并行发展和繁荣。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饮茶方式  饮茶习俗  半发酵茶  酥油茶  普洱茶  中国茶  发酵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
各国各种奇特的九大饮茶方式
各国各种奇特的九大饮茶方式
细数我国多样的饮茶方式?
细数我国多样的饮茶方式?
你知道世界各国的奇特饮茶方式
你知道世界各国的奇特饮茶方式
饮茶方式的转变带来茶具大变革
饮茶方式的转变带来茶具大变革
汉族的饮茶方式
汉族的饮茶方式
唐宋明清的饮茶方式
唐宋明清的饮茶方式
饮茶方式的演变
饮茶方式的演变
历代茶外形与饮茶方式的演化
历代茶外形与饮茶方式的演化
藏人的饮茶方式
藏人的饮茶方式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变迁
中国古代饮茶方式变迁
茶具和饮茶方式的关系相当密切
茶具和饮茶方式的关系相当密切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